于大爷放支架的时候还不到80岁,今年82岁了。
2018年,于大爷因为冠心病心绞痛做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术后就吃上了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和替格瑞洛。
两种抗血小板药一起用,医学上说是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下面简称“双抗”,为的是强化抗血小板、防血栓。
本来这种治疗,一般是吃满1年后停掉1种药,单用1种抗血小板药,“单抗”就可以了。可是于大爷忘了,医生给的出院小结也不知道落哪儿了。每次到医院开药就说是放了支架医生让吃的,竟稀里糊涂地过了5年多。直到最近一个多月里多次发生鼻衄,也就是鼻出血,才算把这事儿翻了出来。
鼻出血,耳鼻喉科检查只是鼻腔粘膜干燥,心内科医生核对了他服用的所有药物,发现他5年多来一直服着两种抗血小板药。赶紧停掉一种,鼻出血算是止住了。
还好只是鼻出血,不是重要部位比如颅内出血;还好鼻出血一下子就能发现,要是消化道出血还不一定能及时发现;还好出血量不算大,及时止住了,没有更严重的后果。万幸!
这样的患者其实也时常遇到,冠脉放了支架,吃上“双抗”药3、4年不肯停、忘了停的,只是没遇到这么大年纪的。
l 冠脉放了支架或球囊扩张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为了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因为在冠状动脉放支架或者是球囊扩张的过程中,血管内膜是损伤的,损伤的内膜就容易形成血栓。而因为内膜损伤后会刺激血管壁增生,扩张开的血管很容易再狭窄,所以支架或球囊上会涂上药物,来抑制血管壁的增生,预防再狭窄。可这样一来,再狭窄是抑制了,血管内膜的修复却减慢了。没修复好的内膜表面粗糙,容易吸附血小板,又增加了血栓风险。所以医疗从来都是双刃剑,利弊相间的。
如果支架内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就会突然完全闭塞,心肌的血供一下子停止了,那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冠脉支架或球囊扩张术后,医生就会让患者服用两种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来强化抗栓。这3种药都是抗血小板药,只是作用方式和作用点不同,阿司匹林是一类,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是一类。
可是,抗血栓就会增加出血风险,强化抗栓,出血风险就更高了。
支架术后出血同样增加心血管病和死亡风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出血。出血要是发生在重要部位或者大出血同样危险,如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等,同样会加重病情,甚至增加死亡率。
研究发现,和6~12个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比较,延长服药时长虽然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支架内血栓的风险,但是大出血及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显示,超过12个月的“双抗”治疗没能降低缺血事件的风险,反而增加了出血风险。
所以,冠脉支架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要注意预防出血,要注意及时改为单药。
抗栓和防出血,把握用药和时机很重要。抗栓和出血,本身就是矛盾的事儿,在放支架这儿遇上了,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了。重要的是把握好时机,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调整治疗。
在支架植入的早期,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该吃两种双抗血小板药就得吃。吃到一定时间,血管内膜修复好了,病情稳定,该减药时就减药。以后再有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也可以短时程“双抗”。
医学上一直在研究冠脉支架术后“双抗”的时长问题。比如采用新型药物支架,把术后“双抗”的时长缩短到6个月,这样和“双抗”12个月比较,血栓和出血事件都没有明显差别。阜外医院研究发现,对稳定性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还包括老年患者, 置入药物支架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持续1年以上没发生过心血管事件和出血的,“双抗”延续到24个月,可以减少缺血事件风险,而不增加临床相关出血风险。不过,也只是延长到2年。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