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知青刘朝旭被推荐上大学,临走时去找队长告别。谁料却在窗前听到队长说:“朝旭要走了,咱们给他凑点路费吧!”随后,队长媳妇说:“你上次把羊皮袄卖了给知青买锅了,现在我上哪弄钱去!” (参考资料:《知青回忆录》;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1.09.30;央广网-2018.06.27) 山清水秀的延河县,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1968年,一批从北京、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招募而来的知青被分配到了这里的一个偏僻小山村插队落户。 在这个贫瘠而美丽的陆地,生活简陋而纯朴。知青们与当地的农民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尽管条件艰苦,但彼此之间的感情日益亲密无间。 来自北京的刘朝旭是其中的一员。这个曾在都市长大的年轻人,一开始还难以适应山村的生活。但很快,乡亲们的热情好客和淳朴质朴的品性就打动了他的心。 时光飞逝,转眼五年过去了。1973年金秋时节,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传来:刘朝旭被评为优秀知青,获准回京升学深造! 距离别后不久,刘朝旭就要动身前往北京大学就读。离别在即,他满怀感激之情,决定前去拜访村里素有声望、对知青们恩深如渊的郭队长。这位老人家年龄虽然不小,却对所有知青视如己出。 刘朝旭怀着感恩的心情,前去道别。可是,就在他路过郭队长家的窗口时,一番话语无意中入耳,令他震惊不已。 原来,为了给他凑够去京城的路费,郭队长竟然将家中唯一一件御寒的羊皮袄给抵押出去了!在这个穷乡僻壤,那件羊皮袄是郭家人仅存的全部家当。一旦到了严冬,老人家怎能御寒? 刘朝旭顿时热泪盈眶,他从未想过郭队长会如此操劳。他连忙回到宿舍,将事情告知其他知青们。所有人无不感动万分,当即行动起来。 大家七手八脚,将所有的私房钱和储蓄统统凑了出来,不仅赎回了老人家的羊皮袄,还添置了不少生活用品,准备作为离别的礼物献给这位视若亲人的老好人。 其实,在五年前,一件往事就让刘朝旭深切体会到了乡亲们对知青的疼爱之情。那一年,知青们炊具损坏,无法做饭。 刘朝旭只能带着钱财,去远在十里之外的供销社购置新锅。那时,郭队长亲自陪同前去,并为了保管钱财,将钞票包在自己脱下的棉袄内。没想到在路上,那件旧棉袄不慎丢失,刘朝旭的钱也随之不翼而飞。 为了买一口新锅,郭队长竟然连自己那件破旧的羊皮袄都拿去典当出售了。刘朝旭知晓此事后,满怀歉疚,将自己多年的私房钱全部拿给老人家,却被郭队长坚决婉拒。 "你们就是我的亲儿子,我哪里还需要你们的钱?这钱就算我欠着你们吧!"郭队长动情地说。 经过这番事,刘朝旭更加体会到了乡亲们对知青们的关爱有加。别人家的孩子尚且如此,何况是从远方而来、孑然一身的知青们呢? 转眼间,刘朝旭要离开这个把他们当成亲儿女般看待的村落了。当他收拾行囊,怀着乡亲们无尽的嘱托与祝福,踏上前往北京的征程时,心中百感交集。 尽管即将远离这片曾经生活多年的家园,但刘朝旭知道,那座偏僻而纯朴的山村将永远是他温暖的心灵港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承载着乡亲们对他们的关爱。 正是靠着村民们的鞭策和鼓舞,他才锻炼出了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正是郭队长用行动教导的高尚品德,让他懂得了做人处世的道理。 这份在山村中获得的精神财富,将永远伴随着刘朝旭。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家乡山西,执意要到基层工作,将所学回报于亲人般的乡亲们。 每当有空,刘朝旭就会返回当年插队的那个小山村。而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却传来——当年那位对他们恩重如山的郭队长,在一次塌方救援时不幸牺牲了! 从此,刘朝旭每月都会给郭队长的遗孀寄去一笔生活费,报答当年老人家的恩德。尽管郭队长已经离世,但他用实际行动展现的善良谦逊、无私奉献的品格,将永远铭刻在刘朝旭和所有知青们的心中。 转眼数十载过去,那些年轻的知青如今亦步亦趋走向人生的黄昏。而他们在那个阔别已久的小山村里度过的那几年岁月,却成为永远挥之不去的珍贵记忆。 正是因为有了乡亲们的疼爱教诲,才铸就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正是因为有了老队长那样高尚的为人楷模,他们才懂得了如何仗义疏财、无私奉献。 纵然山村早已走向现代化,曾经的贫瘠早已不复存在,但那种淳朴善良、质朴纯挚的民风,却永远根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它化作一股暖流,滋养着每一个在此生活过的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