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江姐的儿子彭云在美国定居,中国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肯回国?他的回答很现实,却也很

乐语回味 2024-05-17 23:46:19

烈士江姐的儿子彭云在美国定居,中国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肯回国?他的回答很现实,却也很无奈...... (信源:中国新闻网《烈士江姐唯一儿子定居美国 坦诚难圆母亲遗愿》2008年01月13日;央视网2008年02月21《江姐之子在美国:母亲的遗愿我只做了一半》)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但也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一位勇敢的女革命家江姐为祖国的解放壮烈牺牲,她临终前写下了一封托孤书,寄托着对唯一孩子彭云的殷切期盼。 江姐出身贫农家庭,年少时就加入了共产党,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1948年6月,江姐在重庆遭到捕捉,被关押于狱中。她明白自己生命将步向终结,却放心不下三岁的儿子彭云。 于是,在狱中的最后时光里,她用筷子和自制墨汁,艰难地书写下一封遗书,托付给地下工作人员,秘密转交给革命伙伴彭咏梧的妻子谭正伦。 在这封遗书中,江姐倾注了对儿子的全部期望,希望彭云能接过革命的火炬,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不久后,江姐就英勇牺牲了。这封遗书成为她留给儿子的唯一谆谆教诲。 在那个动荡年代,谭正伦一边躲避危险,一边竭力抚养彭云。虽然彭云从小就与生母分离,但是母亲的革命光环时刻笼罩着他,催促着他向着更高远的目标前进。 聪明好学的彭云似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中学时代,他就已经是个出类拔萃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品行上,都备受师长和同窗的赞许。 彭云的成绩名列前茅,但他本人却并不以此为荣,认为这只是靠着自己天生的聪明才智而已。 1965年,彭云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他先后在沈阳工厂和北京研究所工作。那些年,他似乎正朝着母亲理想的轨道前进。 而1977年恢复高考后,彭云进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研究生,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第一批公派出国留学生,彭云踏上了前往美国的道路,开启了自己追求学术的崭新篇章。 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求学期间,彭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和科研中。美国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能够尽情探索自己的兴趣所在。 马里兰大学巴尔的摩分校计算机系更是给了彭云一个绝佳的发挥平台。在这里,他找到了最契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每天潜心钻研,乐在其中。 最终,彭云不仅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还被聘为终身教授,扎根于这片沃土。 时光飞逝,曾经的孩童已成为一位闻名遐迩的科学家。身在异国他乡,彭云从未忘记自己特殊的身世,也时常反思母亲的遗愿。 每当中国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不愿意回国时,彭云的回答总是带着些无奈。他坦言,自己虽然为国家做出了一些贡献,但实在不够多。而母亲的期望,他只能说做到了一半。 "我这个人就是爱念书,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踏踏实实做点学问。"彭云解释道,"在这所大学,虽然也很忙碌,但环境很好,适合我。" 是啊,对于一名科学家来说,寻找合适的学术环境和研究方向,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也许,这就是彭云选择留在美国的根本原因。 而江姐的革命情怀并未就此中断,它已经代代相传。彭云之子彭壮壮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彭壮壮的成长经历中,外祖母谭正伦的影子无处不在。她将革命英烈彭咏梧和江姐的故事娓娓道来,让这份信念在孩子心中深深扎根。 "我们后人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也是他们信念的传承。"彭壮壮如是说。 与父亲彭云相比,彭壮壮显得更加热忱渴望回到祖国工作。他眼中的中国,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满了无限可能。 于是,在完成博士学位后,彭壮壮毅然选择回到北京,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每当有空暇,彭云都会思索着该何去何从。也许,等到退休之后,他会回到故国,和亲人团聚。他为祖国的迅猛发展感到无比骄傲,也希望子孙后代能为之贡献绵薄之力。 江姐牺牲时的悲壮画面,至今仍时常浮现在彭云脑海。而母亲临终前的嘱托,更是推动着他不断前行的动力。一份无言的牵绊,穿越时空,将母子紧紧相连。 许多人对彭云有着特殊的期待。但不管身在何处,他始终以自己的方式在践行着母亲的遗愿。 或许在某些人看来,彭云的选择似乎有些背离了母亲的殷切期盼。但事实上,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毅力,秉承了革命烈士高尚的品格和追求。 江姐的火种,早已在彭云和子孙后代的心中燎原。这熊熊燃烧的革命之火,必将照亮彭家人永不止步的前行之路。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