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柳下惠,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他坐怀不乱的古诗,但其实柳下惠之所以被孔子称为“被遗落的圣人”,他的才华和德行都是一等一的好。 咱们先来说说这坐怀不乱讲的究竟是个什么事,说是有一天晚上柳下惠路过一片树林,突然下起了大雨,柳下惠匆匆忙忙找到一座破庙避雨。 却发现这里还有一个妙龄女子也在躲雨,两个人气氛非常尴尬,只能相对而坐一起等雨停。 结果没想到这场雨竟然下了一整夜,两人无奈只能一起过夜。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又是在荒郊野外,柳下惠一直对女子以礼相待,却没想到了半夜的时候,这女子被冻醒,起身央求柳下惠,能不能坐到他怀里取暖。 柳下惠大惊,连忙推辞,但女子言辞恳切,她说我家里只有我和年老的母亲,如果我今天受冷生病,那不仅没钱医治,连母亲也会无人奉养。 柳下惠听了心生怜悯,只好同意。 他把女子抱在怀中睡了一夜,外面是凄风苦雨,怀中是温香软玉,柳下惠竟然一点都没有感觉,闭目塞听,直到天亮雨晴。 女子临走之前答谢柳下惠,说,一直听说您是真君子,今天一见果然如此,此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美名也就逐渐传开了。 不过这只是给他原本就声名鼎赫的人生,加了一道光环罢了,因为即使没有这件事,柳下惠在那个时代也是赫赫有名的贤者。 在当时关于柳下惠最出名的故事,当属他不愿抛弃国家去别的地方做高官的故事,这件事在《论语》中有记载。 说是柳下惠在鲁国掌管刑法,但因为性格耿直,不愿虚与委蛇,所以一直遭受排挤,甚至几度被罢官。 但柳下惠学问道德名满天下,其他诸侯国纷纷抛出橄榄枝,愿意出高价请柳下惠去做官,柳下惠的朋友也纷纷劝他,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去别的国家不也能施展抱负吗?何必在这里蹉跎。 柳下惠是这么回答的,“直道以事人,焉往而三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意思是,我之所以在鲁国屡遭贬斥,是因为我坚守我做人的原则,以这样的性格,到哪里都是一样的结果。如果我趋炎附势,违背本心去附庸权贵,那么又何必离开祖国呢,在鲁国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 从这两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柳下惠是一个兼备道德和智慧的人,这或许也是孟子和孔子对他推崇至极的原因。
提起柳下惠,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他坐怀不乱的古诗,但其实柳下惠之所以被孔子称
迎丝聊历史
2024-05-22 20:03: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