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功臣于谦因叛国被处斩,令人惊讶的是,当锦衣卫前去抄家时,竟面面相觑。他们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何会集体失声? 1457年,功臣于谦被押赴菜市口被砍头,围观的人群里充满了不解。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位清官身着囚服,步履蹒跚地走向刑场。 于谦是一位对大明江山社稷立下过巨大功劳的人。他一生辅佐两朝皇帝,为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统十四年,瓦剌向大明发动大规模入侵,兵锋直逼北京城。年轻气盛的明英宗朱祁镇决定亲自上阵,结果在土木堡摔了个大跟头,不仅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自己还被瓦剌捉了个正着,这场悲惨的事件就是土木堡之变。 消息传到北京城,整个朝廷都炸锅了。大臣们一个个吓得六神无主,纷纷建议放弃北京,赶紧搬去南京。当时的于谦只是个兵部侍郎,但他在关键时刻站了出来,坚决主张死守北京,不跑。 于谦的理由是迁都南京,只会暴露大明的虚弱,招致瓦剌的进一步进攻。北京城是北方的重镇,也是大明的象征。如果放弃北京,将会对全国士气造成极大的打击。 瓦剌虽然取得了土木堡之变的胜利,但毕竟远途而来,兵力有限。如果我们能坚守北京城,瓦剌就无法长期维持战争,最终只能退兵。 于谦的意见得到了太后的支持。他被任命为代理兵部尚书,负责指挥北京城的防务。 于谦立即着手部署兵力,加固城防,并组织百姓训练民兵。他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与守城将士共患难。 瓦剌大军在土木堡之变后,踌躇满志地进军北京。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迎接他们的不是一座空城,而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瓦剌大军围攻北京城数月,却始终无法攻破。最终,由于粮草耗尽,士气低落,瓦剌被迫撤兵。 北京城的胜利,挽救了大明朝于危难之中。于谦也因此一战成名,被誉为“大明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朱祁镇被瓦剌释放后,兴冲冲地回到北京,心想着重回皇位。然而,迎接他的是他的弟弟朱祁钰早已坐上了皇位。 朱祁镇则被安排住进了南宫,表面上是好好休养,实际上是被软禁了。他每天面对四面高墙,心里怨气冲天,既气恼弟弟的背叛,又苦于自己无力改变现状。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得厉害。石亨、曹吉祥等人看准时机,发动了一场宫廷政变,把朱祁镇重新扶上了皇位。 朱祁镇复辟后,为了巩固皇位,打击异己,于谦成为首要目标。 石亨等人罗织罪名,诬陷于谦谋反。朱祁镇不顾于谦的功劳,将其处死。 锦衣卫奉命抄家,他们本以为能够从于谦家中搜刮到大量财富,然而,当他们打开于谦的府邸时,却惊呆了。于谦的家中竟然简陋无比,没有任何像样的家具,更别说金银财宝了。这与他们想象中的完全不同。 锦衣卫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继续搜查,终于发现了一间小屋,门锁紧闭。他们用刀砍开锁,蜂拥而入。然而,小屋里空无一物,只有景泰帝赏赐的蟒袍和尚方宝剑静静地躺在那里。 锦衣卫们看着眼前的景象,陷入了沉思。他们终于明白,于谦是一位真正清廉正直的官员,他一生为官,两袖清风,从未为自己谋取私利。 于谦的死,不仅寒了人心,也为明朝埋下了祸根。朱祁镇晚年昏庸,他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导致朝政日益腐败,最终导致明朝走向衰落。 于谦之死,是明朝历史上的一大冤案。如果你是朱祁镇,你会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而杀掉于谦这样的忠臣吗?
大明功臣于谦因叛国被处斩,令人惊讶的是,当锦衣卫前去抄家时,竟面面相觑。他们究竟
迎丝聊历史
2024-05-22 20:03:14
0
阅读: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