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问李保田:“拍完《宰相刘罗锅》后,为什么跟张国立、王刚不再合作?”李保田说

拂晓南妹 2024-05-23 22:32:29

主持人问李保田:“拍完《宰相刘罗锅》后,为什么跟张国立、王刚不再合作?”李保田说道:“有些人这辈子不可能再合作了。”

1991年,根据乾隆皇帝轶事,以及民间传说创作出来的《戏说乾隆》,因为一改过去古装剧严肃压抑、单一的风格,一经播出就火爆了两岸三地。

看到戏说剧如此受欢迎,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张子恩也打算“跟风”搞一部戏说历史剧。

张子恩把目标锁定在了“浓墨宰相”刘墉的身上,因为刘墉为官50余年,几经宦海沉浮,又有轶事典故,正好为改编提供依据。

在“不是历史”这个标签的护航下,剧本的创作就可以涉及正史、野史、民间故事、单口相声等内容,而相声大师刘宝瑞的《官场斗》,因含有丰富的笑料和情节就成了现成的蓝本。

之后,秦培春、石零、张锐、白桦4位编剧,就根据《官场斗》中好看又好玩的民间段子,将其改编成了《宰相刘罗锅》的剧本。

《宰相刘罗锅》的导演在选“刘墉”的时候,第一人选就是李保田。

但李保田却拒绝了,他觉得剧中的刘罗锅和历史上的刘罗锅严重不符。

历史上的刘墉不仅不是罗锅,相反还是一个一米九的高个儿,刘罗锅这个称号还是因为老了之后驼背才得来的。 但导演却不愿错过和李保田合作的机会,再三恳求李保田先看看剧本再做决定。 没想到李保田看完剧本之后,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他觉得剧中的刘罗锅和自己的性格十分相似。 接下剧本之后,李保田就认真地打磨这个角色,从第一场戏开始就一直佝偻着背,每一场戏拍完都腰酸背痛,但他却从不喊苦怨累。 为了更好的塑造角色,李保田在夏天40度高温的天气下,即便汗流浃背全身湿透,却仍然坚持穿着小黄马褂。

一次,李保田9点准时化好妆,可一到片场,发现“满城百姓”满打满算只有稀稀拉拉的20多个人。

李保田一下子急了:“我台词中还要说‘全城百姓’,就这20个人怎么拍摄全城人的场面?观众怎么能满意呢?”

李保田眉头一皱,摆摆手,当场罢演。

导演也没办法,立马到处摇人,主演们等了4小时,好不容易凑到了60位“百姓”,本来开演了,演着演着,李保田又挑事了。

镜头里,李保田指着门说:“没有门栓!”

准备坐轿子,李保田突然嚷嚷:“黄色的轿子不能坐,这是皇帝坐的。”

一场戏拍下来,李保田足足像一个道具顾问。

演对手戏的演员对李保田说:“李老师,拍戏别太较真,差不多就行了,你这样挑毛病,浪费的是大家的时间,总不能让大家都陪你耗着吧。“

李保田:“不是我爱挑毛病,既然要拍,就要拍得准确,不然也对不起观众,就算全剧组都骂我,只要播出去没问题,大家叫好就行,我无所谓。” 《宰相刘罗锅》播出后,火遍大江南北,李保田将一位傲骨铮铮、满是智慧的刘罗锅演绎得出神入化。

投资方一看这么火,就想趁热打铁,赶紧拍第二部。

王刚和张国立都同意了,李保田却拒绝了。

导演以为李保田嫌片酬少,马上就给他加了片酬。 但李保田却摇了摇头说:“这不是钱的事。” 在一次节目上,主持人问李保田:“当年为什么没拍第二部啊?”

李保田:”不拍的原因就是剧本不行,剧本是他们为了拍第二部临时写的,特别烂,我觉得这样的剧本对不起观众,我不愿意拍。”

主持人:“拍完《宰相刘罗锅》后,为什么跟张国立、王刚不再合作了?”

李保田:“道不同不相为谋,人跟人不一样,有的人不可能再合作了!

有些人一出名,就变了,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没有那么严格了,演戏模式化,开始摆谱,迟到早退,所有人得迁就他一人。

相比于那些所谓的大腕,我更愿意和那些没出名的年轻演员合作,他们更有上进心,因为他们想出名。

他们想出名,就会对自己有要求,就会努力将角色塑造好。”

为什么是“道不同”呢?

李保田认为自己不会去接代言,更加不会去拍广告,而张国立和王刚爆火后,立马接了很多代言和广告。

李保田说:“我是不喝酒的,拿着自己从来没有喝过的酒,向观众推荐,说这酒如何好,这个我做不出来,觉得有愧良心。

我身体很好,我没有用过什么药物,要我去对观众说,这个药很好,我也做不出来。”

李保田深知自己没办法了解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无法保证品质。如果代言了就是骗人,如果有人冲着他的名气去买了,那就是害人。

李保田这样的清醒,不知道打了多少同行人的脸。

别说年轻小明星,就是一些被捧上神坛的艺术家、老戏骨,这些年代言翻车数不胜数。

虽然被拉下神坛,但他们拍的戏却并不少,一个角色吃一辈子,有人给钱,随便拍一拍,反正有钱收,根本不管戏的质量如何,拍完了收钱走人,你好我好大家好。

在如此功利的人和环境面前,较真的李保田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0 阅读:2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