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被孔子称作“被遗落的圣人”,被孟子封为“和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在他的时代美名远扬,在后世又被广为传颂。 这个人就是展获,不过他还有一个更知名的名字,是柳下惠。 至今为止,柳下惠都是坐怀不乱的代表人物,这个因他而产生的成语,不仅代表着人能够节制自己的欲望,而且也意味着品德高尚,意志坚定。 其实除了坐怀不乱,柳下惠之所以一直被称颂,还因为另一件事。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以事人,焉往而三不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意思是柳下惠做官多次被罢黜,有人跟他说,你可以去别的国家,一定能谋取高官厚禄。柳下惠说,我行事正直,在任何国家都会遭到排挤,如果我像用歪曲的心思来谋取利益,在鲁国一样可以做高官,又何必离开祖国呢? 这段话所体现出来的操守,并不逊色于屈原,可以说两人都是出淤泥而不染,又不愿为外界折腰的君子。 只不过一个用生命殉国表达忠诚,一个守着朝政溃烂的国家不肯离去。 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不违背本心,也不因为眼下的环境而抱怨,这是一种开阔的胸怀,更是一种高尚的精神。 孟子对他的做法非常推崇,在《孟子》中,把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并称为四位圣人。孔子也不止一次对柳下惠屡遭贬斥的经历感到惋惜,在《左传》中,孔子认为当时鲁国的当政者臧文仲,让柳下惠下台,是他执政不仁的表现。 足可见柳下惠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被孔子称作“被遗落的圣人”,被孟子封为“和圣”,又是一个什
迎丝聊历史
2024-05-24 23:03:23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