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大业》:为什么说洋务派并不洋,清流派并不清?

江湖评论嘉 2024-08-05 00:51:4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洋务运动即“自强运动”。

对于洋务运动,我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但是我们的印象大概都停留在开办了新式工厂,创立了同文馆,以及期间签订的各种屈辱条款,还有那些在那段历史中大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除此之外,洋务运动留在我们脑海里的还有什么?

洋务运动为什么会失败,真的只是一句腐朽的统治阶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它带给我们什么经验,抑或是什么教训?因此我不由得对这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翻开了毛展堂的《洋务大业》,试图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洋务运动

洋务派并不洋

“你虽然手里有了权有了势力,并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看上面的人怎么说,更要看下面的人怎么想。”

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也是洋务派面临的最大困境。上有慈禧太后对权力的制衡,有清流派的故意刁难,有顽固派的坚决抵抗。下有民众的抵抗,下面的官员则没几个人会弄这些洋玩意儿,靠外国人吧,他们并不会全心全意的为你们服务,还不时的中饱私囊,而且还有不少不学无术的外国人特意来坑蒙拐骗。

洋务派

那怎么办呢?洋务派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创建新式学堂,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才。洋务派开出了不少优厚的待遇去吸引人报读新式学堂。这时清流派出现了,指责这样以利来引诱,会使天下的举子贪利而忘义。

他们认为这样一来,当举子学人都去为了自己的私利,那么国将不国了。还写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这样一来,那些想进入新式学堂的人都不敢去了,毕竟谁都不想被带上“贪利”这顶大帽子。就这样只有几十人进入这新式学堂里,这些人都是当时社会里最底层的人的孩子,而且最令洋务派头疼的是这些学生都不认真学习外国知识,而是偷偷的学四书五经,以图科举取士。

中西学堂

清流派并不清

可能大家对清流派并不太了解,其实这是一个以李鸿藻、倭仁为代表的儒生派别,清流派这一名号也是他们自称,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当时的一股清流,是坚守儒学传统,崇尚德义的清流。

清流派

但是实际上,经验告诉我们,看人不能只听他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什么。在别人眼中,他们并不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是大义灭亲的清流,他们也是为了名利而奋斗,是慈禧太后为了平衡势力的一个棋子。

他们以骂人为生,以此来获取名利,那骂那些人呢?很明显,就是骂慈禧太后讨厌的人。他们是一个利益相关团队,有一套自己的骂人、弄人的策略。比如请流派会先派地位较低的官员去试探着批评,方向错了的话就换一个话题,对了的话就群起而攻之,谁骂的最狠,谁就最多奖赏。真的应了一句话:“嘴上仁义道德,心里男娼女盗。”真是读书人里的耻辱。

郭嵩焘

最典型的一件事是刘锡鸿随郭嵩焘去外国考察,刘先打苦情牌,求郭带上他去,郭就带上他了。结果到了外国之后,郭的每个行为都被刘添油加醋的变成卖国行径,最后两人都提前结束了行程,考察自然难有什么收获。

“然而,如果说历史上出英雄的话,那也应该是跟我们常人的想法完全不一样的人。”

洋务派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打破天朝上国,唯我独尊的传统观念是很难的,即使外来的帝国主义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着清廷统治者和精英阶层,但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很少人敢去挑战老祖宗的法治,洋务派所走的每一步都异常艰难。

他们坚持着自己的想法,去试图改变这个落后的国家,在四万万人无望时仍试图带来一点希望。结果并不重要,因为他们实实在在的为国家、为民族做过事了。

洋务派艰难前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