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4年,俞鸿图被腰斩后迟迟没有死去,上半身一直在地上打滚,口中不断发出惨叫声,并用手蘸着自己流出的血在地上写下7个“惨”字,才慢慢痛苦地死去。 在清朝雍正年间,有一位名叫俞鸿图的官员,他在1732年至1734年期间担任河南学政,负责当地的科举选拔工作。 俞鸿图以其廉洁的形象和公正无私的执行科举职责深受人们的尊敬。 在他的努力下,选拔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进入朝廷做官。 俞鸿图对于贿赂行为的厌恶程度非同一般,他不仅以身作则,还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简朴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品格无疑赢得了周围人对他的信任与敬畏。 在家中,虽然身为高官,但他依然保持着简朴的家风,不追求奢华浪费,这与他的道德准则息息相关。 每逢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他从不收受任何礼物,也不允许家人接受任何形式的财物。 即便是在宴请亲友时,他也总是嘱咐家人准备一些家常菜肴,绝不铺张浪费。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清廉严谨的官员,却因为爱妻林氏而步入了深渊。 林氏是俞鸿图的爱妾,她不满于俞鸿图清廉的生活作风,加上俞鸿图平日里对林氏关爱有加,对她几乎言听计从,这使得林氏认为俞鸿图偏爱她一人并逐渐对钱财的欲望愈发强烈。 她常常向俞鸿图请求增加月钱,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但都被俞鸿图以家风严格为由婉拒。 于是,林氏心生邪念,暗地里想着如何利用自己的身份去获取更多的钱财。 一天夜里林氏趁俞鸿图熟睡之际,悄悄地来到了俞鸿图的书房,书房里堆满了一摞摞的试卷和考题,这些都关乎着考生的命运。 随后她小心翼翼地打开了一个锁着的抽屉,里面正是即将用于考试的试题。 她在心里暗想,如果能提前将这些试题泄露给富家子弟,他们必定会感激涕零,重金酬谢。 于是,她迅速地抄录了一份试题,然后将其藏匿在了自己的衣物之中。 第二天黎明时分,林氏利用外出购物的机会,将试题传递给了早已等候在外的富商之子。 这位富商之子为了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不惜一切代价寻求试题来提前准备答案。 当得知有人愿意提供试题时,他毫不犹豫地支付了巨额的黄金作为报酬。 俞鸿图对此浑然不觉,依旧像往常一样尽职尽责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 他始终相信,自己能够凭借公正无私的态度,为朝廷选拔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然而林氏的行动很快引起了部分买不起试题考生的不满,他们在一次酒后无意中透露了内幕,这个消息最终被传递到了巡抚王士俊那里。 王士俊立即向雍正皇帝汇报了这一情况,雍正皇帝听后震怒不已,随即下令调查此事。 由于上级的压力巨大,调查官员只求尽快结案,因此所有的罪名都落在了俞鸿图的头上。 俞鸿图在得知自己被指控的消息后,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愤怒,他始终认为自己问心无愧,但他无力反抗,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 他被判处腰斩,这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犯人在经历极大的痛苦后才能完全死去。 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俞鸿图的身体被斩成两半,但他的意识仍然清醒,他用手指沾着鲜血,写下了"惨"字,直至第七次写出这个字,他才彻底停止了呼吸。
俞鸿图的悲剧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人们,包括他的亲家邹士恒,他向雍正皇帝汇报了现场的恐怖情形,皇帝听后沉默了很久,最终下令废除腰斩制度。 从此,俞鸿图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遭受腰斩的人。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俞鸿图:中国最后一个被判腰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