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这个书名,很容易想到西方有名的思想实验“洞穴奇案”。不过,这本书所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一个故事。
-
✅被“食人案”打开的脑洞
-
东汉末年,管秋阳与弟弟及一名同伴一起避难逃亡。逃难途中遭遇大雪,粮食用尽,面临生存困境。管秋阳与弟弟商议后,决定杀掉同伴并食用尸体以维持生存。后因皇帝大赦天下,管秋阳兄弟获得免罪。
-
两位当世名臣就此展开争论。孔融认为,为了生存可以牺牲同伴,因为生存权高于其他权利。孔融甚至进一步解释,认为同伴不属于“朋友”,在绝境中可视为禽獸,故杀了同伴无妨。而荀彧则认为,剥夺他人的生命是一种犯罪,不应被容忍。
-
作者以这个案件为原型,虚构了一场中国古代版的“洞穴公案”。大司寇、太学生、御史、太师、太史等14人分别陈词,展开了一场精彩的“朝堂辩论”。探讨传统中国法哲学如何应对“绝境之下杀si、食用一个人,以保全更多人”的司法审判难题。在辩论过程中,还涉及了法律、伦理、人伦等多个方面的争议。通过这一案件,将其作为思想实验的载体,展现了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和立场,炼出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关键元素,通“窥一斑”而知中华法系思想史的“全豹”。
-
✅中西方洞穴奇案
-
中西方两个版本的洞穴奇案都是关于道德、法律和人性的经典案例。故事设定都是在極端情况下,为了生存而选择牺牲他人。虽然它们在情境上存在相似之处,但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道德判断上存在显著差异。
-
西方的“洞穴奇案”,描述了五个人被困在一个山洞中,为了生存,他们必須牺牲一个人,以便其他人吃掉他的肉。这个案例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涉及到道德、权利、义务和生存之间的权衡。不同的人对这个案例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反映了西方社会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
西方的版本更强调个体权利和生存权的平衡,而中国的管秋阳食人案更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在西方,道德和法律问题的讨论更加多元化和開放,而在中国的讨论则更加注重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社会在道德和法律问题上的不同取向,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窗口。
-
为了活命就能吃人?这可不是叫外卖啊,孔融你是不是饿晕了头?
这书厉害了,探讨生存权和其他权利,真实案件+名人观点,引人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