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高考,高考往事录 漫步于大街上,商街上又打出各种高考经济的广告。 年轮总是不经意间一轮增一轮,又见高考。今天的高考已是难以言语描述的高考。想想几十年前的高考似乎没有今日之全民皆兵。没有所谓的家长穿旗袍,高举甘蔗等等在高考场外等待的盛况。依稀记得考场外稀稀拉拉几个可能对孩子教育,对孩子成长有着极度规划的家长。 那时大学入学率非常非常低,三年高中其实大家都是稀里糊涂地过。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大学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遥远如银河系。对于吃"商品粮"的同学来说,有可能有“顶替”的机会早早就业;或者高中毕业后找个机会去参军,然后等待三年后退役安排工作,再就是有想法的可能在服役期考军校;只要是吃“商品粮”的学生,大多数还是会认真读点书,为了拿个高中毕业证,为将来“就业”着想。至于农村户口的,也只能在时间的推动下,迷茫地面对做18岁后日子。 漫长的,饥饿的,快乐的三年时间里,大多数是在上新课时间中度过,留给总复习的时间也只是2个月左右。然后来一次高考前摸底考试,或称之为“预考”,分数没达到的就提前回家,分数达到者继续留下来迎接全国高考。 至于高考也只是考生的事。父母对于高考没有任何感觉与期望。只是高考前需要交报考费向父母要钱时,父母才明白:哦,要交高考费啊。以致高考完,在教室把书烧完,掂着脏兮兮的铺盖物品回到家,父母才明白咱高中生活已结束。父母也明白这一刻意味着我们已成年了。在那一刻,我们迷茫地想着要准备迎接着,期待点什么成年人该面对的社会生活。其实那一刻,走出校门后,内心是多么的迷茫与惆怅。内心深处是那么无助与孤寂,这无关与三天的考试结果如何。 几十年过去了,那三天是怎么熬过去,已经无任何太多的记忆。唯一记得清楚的是那句话“同学们,放下包袱,今晚加一道红烧肉。” 那个年代的高考生如果不是县城的,县下面的镇级高中是统一在县城某个学校或单位包几天食堂与宿舍,统宿统食。学校会组织考生提前两天到县城,熟悉分配好的宿舍,食堂及考场。理科高考总共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七门课程,时间为三天,第三天下午考生物与化学两门。第三天考完后统一到宿舍收拾东西,各个学校再次组织回到各自的中学。然后接下来的三天,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自己估算自己的分数,再然后填写高考志愿。对于不是县城的考生,高考期间在县城要呆四个晚上。需要补充的是那时高考是7月份的7,8,9三天,对南方来说,那是海天云蒸的日子。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与老师来说大家心知肚明第一天很重要。上午语文下午数学,这两门考好了,基本上高考就有曙光了。在那个物质比较贫乏的日子里,红烧肉象征着油水,象征着美食。所以第一天考完后,无论是从犒劳还是安抚考生角度来说,第一天晚餐菜比较丰盛点。每年漫步街头看到高考宣传,这句“同学们,放下包袱,今晚加一道红烧肉。”依然在耳边清晰响起。 任何人脱离不了时代的樊笼,摆脱不了经济周期。又见高考,只能引用李白一句话送给又一年的高考生:“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年轻人就该有年轻人的活法,年轻人该有的生活态度,该有凌云壮志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无关将来会发生什么。 ------------------------------------- 拒绝大鱼号“友菱看体育”每篇原封不动抄袭到UC上。
嗯,那个年代的高考画像,估计作者比我还晚几届,记得应该是高考前就把志愿填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