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素雅纯正,陈禾青工笔花鸟画

绘有集斋人 2024-03-17 18:06:51

陈禾青,1955年生于厦门,现任厦门市集美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委员会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集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先后创作大量美术作品参加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国内外重大展览,并分别获奖发表。部分优秀作品被国内外艺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多次应邀赴法国、意大利、新西兰、奥地利、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参加展览及学术交流。2007年6月再次应邀在法国举办个人中国画精品展,获法国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杰出艺术家”勋章。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在《美术》、《国画家》、《美术大观》、《中国画》、《中国美术报》等国家级艺术类核心刊物上发表。2011年出版《当代艺术·名家名作陈禾青工笔花鸟画作品集》。下面就让集雅斋字画网小编带大家来欣赏陈禾青先生的经典艺术佳作吧!

主要作品参展及获奖经历(国家文化部、中国美协等主办)

1989年《晚秋和风》获“全国地震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1992年《海峡月圆》入选“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览”

1994年《南国晨韵》入选“全国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1999年《红蜻蜓》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

1999年《寒林初晓》入选“全国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览”

2000年《幽香》获“跨世纪著名中国画家邀请展”佳作奖

2002年《春风和畅》获“第二届厦门市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3年《鹭岛春晖》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

2003年《蕉荫花鹅图》获“海潮杯”全国中国画大展优秀奖

2004你《春晖》获全国第十三届“群星奖”福建选拔赛美术作品展金奖

2005年《春到鹭岛》获“福建省第二届文化艺术节美术作品展”银奖

2006年《小憩》获“第三届厦门文学艺术奖”银奖

2007年《海峡风和》获“福建省第六届当代工笔画展”银奖

2007年应邀在法国举办个人中国画精品展、获法国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杰出艺术家”勋章

2009年《幽竹惊禽》获“第五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1年《初夏》入选“全国当代水墨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2年《鸣秋》、《晓雾》特邀参加“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2013年《秋塘鹭影》获厦门市第六届“群鹭奖”中国画金奖

2013年《暖秋》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2014年《紫气东来》特邀参加“厦门—全国工笔画双年展”

文/方政和

记得在一九九零年的五月间,集美师专美术系聘请了陈禾青老师在中国画专业的班级上开设工笔花鸟画选修的课程。当时正被素描明暗块面与形体等问题弄得有些焦头烂额的我听闻消息,欣喜过望,很快就报了名,从此成为陈老师的一名学生,跟着先生从一片树叶开始,系统学习中国工笔画的勾勒描摹与三矾九染,也开启了自己人生所爱的工笔花鸟画之旅。

先生出生于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也是嘉庚先生的族亲。集美学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上天赐予这一片南国有着诗一样美好的人文环境与自然风光。集美不仅是驰名中外的高校学村,也是培养栋梁之才的摇篮,无数的莘莘学子怀抱美好的梦想从这里扬帆启航。

先生生于斯长于斯,生活状态如这里的天气一样云淡天清、风和日丽,多年来醉心于自己艺术世界里洁白的花卉和恬淡的鸟禽,虔诚执着的创作态度沉潜在岁月的河流中婉延向前,其雅净素洁、清丽天然的个人风格与面貌,就是这种环境与心境长期相互融合孕育、共同涵养出来的结果。

三角梅是鹭岛厦门的市花,它还另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叶子花,花名与花叶一样神采奕奕,饱含南国滨海女儿般的热情与诗意涨上了每一个枝头,染成灿如落照、艳若丹霞的红和浅淡的宫粉与白苞。鹭岛朗照,三角梅天然旺盛的生命中具有一份如宋祁诗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繁华韵味,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浓郁与繁华,才成为鹭岛人民心中的首选之花吧!

人们总是掂记着繁华,记得“红杏枝头春意闹”,却常常忽略了下一句——“且向花间留晚照”。淡忘的诗意被先生细心拾起,并用工笔画的方式重新安置再次绽放——我谓先生的创作就是与时俱进的“且向花间留新照”。

厦门亦称鹭岛,因白鹭而名。先生爱集美爱鹭岛更爱白鹭,三角梅与白鹭一直以来都是先生作品中一个恒久的画题,这也可视为是先生以自己所特有的敏感来表达深爱这一方水土的方式,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理想的选择。

先生的创作易三角梅灼灼其华、浓烈的色彩铺陈为恬淡清纯、洁白无瑕的盛开,三角梅与素净优雅的白鹭相为映照,这是表现这一座城市最贴切、最温馨的画卷。《鹭岛春晖》就是这样深情的画卷,画中白色的三角梅枝叶繁茂、如雨如瀑,两只白鹭相依相偎,朝露春晖,静谧优美,意韵悠远而深长。

先生当了多年的文化馆长,在繁忙的群文工作之余,仍孜孜不倦地创作。集美文化馆的画室是他津津有味、沉浸其中不断追求艺术的空间,也是我们许多年来聆听教诲的另一个教室。

先生甚爱白色系,除了三角梅与白鹭外,白鸽、鹦鹉、百合、鸢尾、白莲花、美人蕉,素色的形象铺满了他的画室。我至今依然爱画白色系的花卉,这是先生涓涓细流般熏陶、传承给我们的一种记忆之美。

先生的作品还特别富于音乐的韵律感,有一幅《潇湘晚凉》作品我一直记忆犹深——皓月清辉,芦塘静谧,两行白鹭如乐谱般渐次横向排开,聚散向背错落有序,端注画面时优美、恬静、如诗如画的旋律就会在画面上轻轻响起。

先生的画风素雅纯正,是福建省五十年代出生的工笔花鸟画家中的佼佼者,也是当代艺坛少有的中国美协、中国摄协的双料艺术家。工笔画创作之余,镜头是先生另一种别样的观看方式。

透过清澈的镜头,美的视域不断地被打开,情怀与思绪慢慢沉淀,而这种沉淀又会反哺于先生的工笔画创作,这种良性循环会使不同传统的艺术互为营养、相辅相成,这也是构成先生作品风格不断纯粹、日渐统一的最原始的推动力。

时光匆匆、岁月流淌,几十年过去了,先生对花草树木的专注依然如初,作品的意境与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与深化,透过这种努力与孜孜不倦,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先生的创作越来越接近那一片属于自己的纯净的素馨之境。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