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砸”怎么办?这位院士语文只考了40分...... “我1962年参加高

笑槐娱乐 2024-06-11 19:33:41

高考考“砸”怎么办?这位院士语文只考了40分...... “我1962年参加高考,物理考了满分100分,但语文由于审题错误考得不好,只有40分……”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北方网  2024年5月29日关于“院士:当年高考物理满分 就是栽在了作文上”的报道) 1962那年,一位年轻人怀揣着对物理学的热爱之心,毅然参加了高考的洗礼。 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褚君浩。 在那场人生的重要考验中,这位年轻人取得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成绩:语文只考了40分,但物理卓尔不群,拿下了满分的100分。 一般来说,语文科目成绩如此糟糕,足以让许多高考生心生挫败,对未来的学业产生动摇。 然而褚君浩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填报志愿时,他仍然一门心思地选择了物理专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己一直渴望的道路。 原来追求物理学一直是褚君浩中学时代就萌发的理想,从那时起,他就被物理学的奥秘所吸引,对物理现象和规律渴望钻研探索。 因此即便高考成绩出现了一些遗憾,但只要能如愿报考物理专业,继续深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已经万分知足。 果然,最终靠着对物理出众的造诣,褚君浩得以如愿以偿地进入上海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物理系学习。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对物理的兴趣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融入了自己的生命历程,成为支撑他一生奋斗的不竭动力。 实现梦想的道路注定曲折,但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面对梦想,很多人常常会受到诱惑而止步于某个阶段,而对于追求科学的人来说,国际化视野无疑会成为诱惑之一。 比如在事业起步时,赴海外名校留学深造无疑是一条通往成功的“近路”。 然而对于一个怀揣报国之心的科学家来说,这个选择并不容易做出,年轻时的褚君浩也曾遇到过这样的困惑:出国还是继续在国内苦心钻研? 当时,正值半导体学科和红外学科创始人之一、著名科学家汤定元院士与红外遥感专家匡定波院士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对于科研人员而言,建立自己的科研工作最重要的是有好的想法,而好的想法往往需要长期的沉淀,如果改换环境,就需要从头再来。 褚君浩深受这番话的启发。 回想自己一直在攻关的就是当时国内科技界的重大难题——如何解决碲镉汞高吸收测量的问题,放弃已走过的路实在可惜。 更重要的是,他热爱这片祖国的土地,希望能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于是他放弃了国外丰厚的奖学金,选择了扎根中国继续钻研。 诚如他自己所言:“兴趣的驱动对于成长特别重要,希望青年人能尽快找到自己奋斗的兴趣所在。” 事实上,褚君浩并非是中国科学界唯一一位经历过挫折却最终凯歌高奏的杰出人物,在他身边,还有无数位院士和专家学者同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比如在2024年举办的首届长三角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陈晓亚等都曾与与会者分享过自己的心路历程。每一位院士身上,都闪耀着永不止步、百折不挠的科学家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能在科学领域不断取得突破的重要基因。它跨越了时代,代代相传;它穿越国界,启迪无数学子。 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传承者”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祖国才得以日益强大,在世界科技版图上熠熠生辉。

0 阅读: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