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志司得知梁兴初要派先遣队深入敌后,为防密码泄露,急令译电员不要跟去。

昊昊评历史 2024-06-12 09:40:38

朝鲜战争中,志司得知梁兴初要派先遣队深入敌后,为防密码泄露,急令译电员不要跟去。梁兴初却故意隐瞒,坚持要译电员同往。 1950年11月,位于降仙洞的38军指挥所内,韩先楚正和38军军长梁兴初传达第二次战役的作战部署。这一次,志愿军准备集结九个军的三十个师的兵力,从东西两个战场,向敌人发起进攻。 韩先楚准备让梁兴初的38军和42军一起,打头仗,歼灭德川和宁远敌的敌伪7师和伪8师。之后再迅速穿插到三所里一带,切断敌人的后路,配合39军和40军包饺子。 梁兴初听完后,朝着地图上的德川重重的画了一笔:“打德川,我们38军包打了。”韩先楚却觉得敌人太多,梁兴初一个军可能达不到全歼的目的,便委婉道:“我看还是让42军配合你先打德川,然后再打宁远。” 之前因为黑人团一事,38军延误了战机,挨了志司一顿骂,全军上下都憋着一股气,盼着打一仗翻身。 韩先楚听后很高兴,开玩笑道:“肯定有把握?”梁兴初严肃道:“军中无戏言!”韩先楚又激将道:“你们准备用多久打下?”梁兴初胸有成竹:“一天!” 韩先楚走后,梁兴初当即开始布置。德川背靠大同江,有五条公路在此汇合,刚好卡在敌人东西两条防线中间,位置十分重要。 如果能迅速拿下德川,敌人东西两线必然会有腹背受敌之感,梁兴初知道,德川之战,是第二次战役能否成功的关键。 而要围歼德川之敌,就必须把敌人困在德川。梁兴初盯着德创通往后方的一条要道——武陵里公路桥。于是,一个奇袭计划就在梁兴初脑中应运而生。 梁兴初很快就从抽调了两个侦察连和两个工兵排,组成了一支393人的先遣队。他准备让军侦察科的副科长张魁印带着这支先遣队,乘着夜色,穿插到敌7师和敌8师的结合部,探明虚实,破坏敌人的撤退道路。在我军发起进攻后,再立即穿插到武陵里,炸毁公路桥,并凭桥据守,阻敌南逃。 先遣队能否顺利的炸桥,关系到38军能否顺利的包打德川。临行前,梁兴初嘱咐张魁印道:“敌人现在只顾着向前,只要你们通过他们的结合部,一直向前,迅速插到敌后,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半了,另外一半,就要看你们如何见机行事了。” 正当部队准备出发的时候,韩先楚却从志司给梁兴初打来了紧急电话,他听说梁兴初要派出先遣队深入敌后,特意来嘱咐来,一定不能派译电员同往,要是先遣队在敌后被发现,译电员被俘,密码泄露了出去,整场战役可能就功亏一篑了。 当时志愿军的通讯十分落后,要是先遣队没了译电员,跟瞎子聋子差不多,根本无法和后方联系。但是命令不能违抗,梁兴初只好故意说,先遣队已经出发了,现在去追已经来不及了。 11月24号晚上八点,38军阵地上炮声隆起,接着便是接连不断的机枪声。敌人闻风而动,以为38军要发起进攻,连忙进掩体。先遣队趁着这个空隙,由两个战士猫着腰,迅速剪开敌铁丝网,300多名队员鱼贯而出,只一两分钟,全部摸进了敌阵地,而后消失在了敌人后面茂密森林中。 先遣队队员只能凭借着炮火发出的微弱灯光,来辨别方向,而后面的战士,则紧盯着前面战友手臂上的白毛巾。 在行进过程中,先遣队的尖刀班,忽然在路上遇到了两个落单的敌哨兵。班长二话没说,直接冲上去将其中一个捂住嘴巴扑倒,后面的几个战士紧随其后,两个哨兵很快就被控制住。 等大部队赶到,张魁印向翻译使了个眼神,翻译向两人进行了一番教育,两个哨兵竟然愿意担任向导 ,把先遣队带到了浦洞。 浦洞的公路上,全是向前行进的敌车队。张魁印将队伍摆整齐,然后将他们带上大路,和敌车队对向而过。当敌人看到如此整齐的一支队伍时,竟然还主动让路,以示尊重。 当有哨兵询问先遣队去向的时候,走在前头的翻译只说是去后面执行任务。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太多,敌哨兵也不多问。 穿过浦洞后,先遣队来到了江边的江渡口。根据情报,这里一座水下桥,但是具体位置不知道。张魁印正想怎么找到水下桥的时候,四个敌哨兵发现了他们。 翻译急中生智,用朝语大声说道:“脱鞋,准备过江!”哨兵以为是自己人,便并未多问,只是看着他们。此时翻译心中却很紧张,要是找不到水下桥,那岂不是露馅了。 好在,当他们走近江边的时候,忽然发现黑乎乎的江边上翻着一条白浪直线,一直到对岸。这就是水下桥!先遣队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在敌哨兵的注视下过了桥。 此时已经是午夜两点,距离武陵还有70公里,附近全是行进的敌人,为了避免暴露,张魁印带着人钻进了密林中。20公里的路,先遣队在山中走了近四个小时。 此时天已经大亮,德川方向不断地传来炮声,总攻已经开始了。时间已经不多了,张魁印决定不走大路,而是直接翻过1000多米高的仙游峰。 好在山脚下,有一朝鲜大爷肯带路,先遣队跟着大爷走了近道,上午九点左右,先遣队抵达了武陵大桥。与此同时,从德川溃退下来的敌车队,正从不远处涌来。 随着一声轰隆巨响,大桥被炸断。爆炸声停后,张魁印又大声下令:“迅速抢占地形,准备阻击。”#端午创作挑战赛#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