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大败后,明朝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朝廷认为杨镐干的不好,是大罪人,所以下了诏狱。李如柏贪生怕死,还疑似后金内奸,一定彻查查到他自杀为止。 熟悉辽东的熊廷弼不错,就让他去做辽东经略,熊廷弼点名要李怀信等良将,那就派过去。 萨尔浒之战调兵不够精锐,现在就把大量西军、浙军、川军、土司军之类大明精锐部队都调过去;之前装备不够好,欠饷也不少,现在就开内帑,加上辽饷所得,都大大方方给钱,辽东将士军饷都满了。 上次催战太急,这次就让他们练练兵再打。 到此为止,基本上都还是可以的。 问题是,明朝上下,对这个练兵多久再打的问题,普遍的心理预期是不超过一年。 所以熊廷弼于万历四十六年七月上任,因为立足防御没有“明显”的作为,引来朝廷普遍不满,各种弹劾如雪片般飞来,最终于次年十月卸任。袁应泰继任。 到任后的袁应泰筹划反击,于是防御体系出现破绽。 次年三月,后金发起辽沈之战,十日之内,沈阳、辽阳在内的七十多城全部沦陷。十几万大军全军覆没。 明朝收获了比萨尔浒之战还要惨烈的失败。 所以说明朝没反思是不对的,虽然对萨尔浒之战的处罚上有甩锅的嫌疑,但应对措施在前期还是很合理的。 真正的问题,是明朝上下意识不到自己内部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真正认识到现阶段的明军战斗力是有大问题的,绝对不是简单练一下就能赢后金军的。 在明朝大部分人的脑子里,己方实力还是远强于后金,萨尔浒之战纯粹大意了,只要挑选精锐,人数够军饷足,就应该推平后金。 实际上以此时双方的战斗力对比,明军精锐不精锐区别已经不大了。布置好点还能勉强防御,如果对攻就是火速团灭。 军队建设是个全方位的工作,当军队战斗力不行了,要想恢复只能通过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再经过足够时间的锻炼才行。可惜明朝从皇帝到大臣都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所以就算别的方面做的基本合格,两军一对上,又马上原形毕露了。
哪里来的精锐?努尔哈赤早就研究透了明朝军队的虚实!真正的精锐只有戚继光和李成梁练出来的部队,李成梁辽东铁骑部在朝鲜消耗的差不多,有能力的几个儿子都战死,只剩下李如柏这个吃里扒外贪生怕死!戚继光在北方剩下的士兵因为要响被全杀光了!这样的军队还打个屁
国家足球队也是这样!
这就是文人误国,君主不自知,千年一帝不是每一个朝代都那么幸运
明明可以把后金消耗死,却不断派人一茬茬送人头,送经验,送装备……[静静吃瓜]
文官大多不知兵,只会弹劾
萨尔浒兵不够精锐?都是打过仗的边军精锐,杜松刘挺百战猛将,可惜了。明明是高层指挥问题加轻敌冒进,结果甩锅给一线将士
反思?一直就是打败,弹劾杀人甩锅;换人继续打,钱紧张就催着决战,送了一波再一波
士兵素质很重要,国民党兵对上解放军就只能跑,但对上缅军威风就出来了。兵器上都差别不大。
太监和王无罪,这是大政方针
这一年最关键的是——万历,泰光先后挂了。熹宗上台。很多人忽略了这个关键因素,这个影响是致命的。内部领导班子大换血啊。政治决定军事走向。
大明气数已尽。
不把士兵当人看,还幻想着给它们卖命,,,,
看看人家明粉惊世骇俗言论,就差明说士兵应该饿着肚皮打仗了!!!士兵基本的吃饱饭的需求在明粉眼里成了罪恶!!除非有人给我解释的通前方紧吃是赞美!!!
10天70城?吹牛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