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一位平日过着节俭生活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在2020年捐

易信娱乐 2024-06-14 17:46:55

“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一位平日过着节俭生活的大学教授王泽霖,在2020年捐赠了8208万元的巨款。这笔慷慨解囊的捐款金额令人吃惊,与他一贯的朴素作风形成鲜明对比。当女儿得知这一消息时,他只淡淡说了这么一句话。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人民日报 2020年1月8日 老教授捐8208万:我们两口子1.5万的月薪已足够 )   上世纪八十年代,某个多雨的夜晚,河南农业大学校园里,传来一阵阵蛙鸣声。这时,一间办公室里还亮着灯火,王泽霖教授正专注于手头的工作。他再次核对着手中的一份研究报告,面对即将解决的一个世纪难题,此刻他的内心无比激动。   王教授与团队数年如一日的努力,终于有了突破性进展,他们研发出了有效的禽流感疫苗和防控方案。曾几何时,禽流感像幽灵般笼罩在整个养殖业上空,一旦爆发就会带来巨大损失。王教授深知这一难题亟待解决,始终如一为之奋斗。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在那个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的年代,传统农业面临着全新的挑战。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养殖业应运而生,但也随之而来的是严峻的疫病防控问题。作为农业科研人员,王教授在这股浪潮中看到了责任与使命的召唤。   事实上,扎根农业事业的渊源,要追溯到王教授的童年。他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但姐夫作为一名军人英勇报国的形象,给幼小的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保家卫国是每个人的夙愿。于是,一股强烈的报效祖国的愿望,开始在王教授心中渐渐成型。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王教授从学生时代就异常勤奋好学。凭借优异的成绩,他一路高歌猛进,最终进入北京农业大学深造兽医学。大学阶段,他投身专业实践,将知识学以致用。毕业后,他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从业之路。   1984年,王教授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任教,同时也正式加入了,国家农业科研事业的行列。他将所学回馈于教书育人的事业,用行动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奉献。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解决禽病防控的研究中。   转眼多年过去,王教授带领团队,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不懈努力,他们研发出了防控禽流感的新疫苗和方案,有效降低了病发率。这一成果无疑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扫清了重大障碍。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一过程中,王教授摸索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科研模式。传统模式已难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他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形成了良性循环。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教授领衔的农业科研,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他为国家农业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获得了丰厚的国家奖励,但他自己从未从中摄取半分私利,反而将大笔奖金悉数捐赠出去。   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第一时间捐赠20万元;2020年,他又慷慨解囊捐出8208万元,用于鼓励年轻人投身农业事业;2022年,他再次捐献300万元......面对亲朋好友的疑问,他只是平静地说:“我老了,不需要那么多钱。”   岁月挺长,道阻且长。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需要英雄们披荆斩棘;农业事业的发展需要实干家们扎根耕耘。从孩提时代起,王泽霖教授就扎下了报国理想的种子,到而今这份热忱犹自熊熊燃烧。也许,这便是激励他一生孜孜不倦的永不熄灭的“马灯”。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