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贡献不亚于“杂交水稻之父”,但至今,她的事迹依然鲜为人知。她生于世...
向梦说历史
2024-06-15 12:15:33
她的贡献不亚于“杂交水稻之父”,但至今,她的事迹依然鲜为人知。她生于世家大族,从小就在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二十余岁时,在著名教育家王季玉的推荐下赴美留学,专攻农学及小麦育种。
三十出头,她果断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待遇,将一腔报国热情倾注到了小麦品种的改良研究,战火纷飞的年代,甚至带着年幼的子女辗转千里,深入到苏、皖、湘、桂、黔、川等地,冒着空袭的危险,走到田间地头开展试验工作,终于,她研究出来的新品种使得每亩产量增加40至100斤。
一个夏日的午后,她正在实验室记录数据,一阵焦雷打断了她,猛然发现暴雨正在肆虐她的试验田,当她不顾一切地冲过去,1800种小麦早已东倒西歪,全部心血付之东流,痛心不已之际,她意外看见一棵小麦仍顽强挺立,而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中农二十八”,然而,仅仅两年后,她因劳累过度,猝发脑溢血,永远离开了人世,年仅44岁。
有人曾如此评价她,“不是一般着西装、穿高跟鞋的美国留学博士,而是时常赤脚、戴箬笠在太阳熏蒸下、风雨吹打中朴朴实实脚踏实地的战士”,她便是被誉为”麦子女圣”的沈骊英。
0
阅读:980
国泰民安
致敬我们伟大的科学家沈骊英!
用户16xxx29
这种民族脊梁应当进入教科书和历史书 让国人永远铭记
雨后阳光
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