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一名中国飞行员无视上级指令,果断击落侵犯领空的敌机。此举令空军指挥部左右为难。当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却出人意料地表扬道:“过分拘泥于条条框框,只会畏首畏尾。这样怎能打胜仗?”这番话既肯定了飞行员的临机决断,也指明了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 (主要信源:原文登载于 北京卫视BTV档案 2017年7月31日 热血铸忠诚 解放军首次超音速击落敌机 ) 1965年春天,祖国的上空笼罩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氛。外交风云突变,时局错综复杂,作为国家空防力量的尖刀,空军官兵承担着维护领空安全的重任。在这个危机四伏的特殊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较量,不仅改变了一名飞行员的人生轨迹,更牵动着人们对军事纪律与临机决策权衡的深思。 那是1965年3月18日的一个普通午后,广东兴宁机场一切如常。空军第18师54大队副队长高长吉,正在执行例行的空中巡逻任务。 作为一名资深飞行员,高长吉对空中动态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突然,雷达探测到两个高速移动的不明目标,径直闯入我祖国领空。 情况危急异常,这两架飞机的速度和航线,都显示出明显的敌意,极有可能是从台湾派来,执行侦察扰乱任务的战机!一旦让它们在我领空肆意逡巡,将对国家安全构成重大隐患。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进犯,高长吉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1958年,最高军事指挥部严令:除非遭到明确攻击,否则飞行员不得私自开火还击,以免引发不必要的冲突升级。 这无疑是一条明智的纪律,旨在维护中国和平外交大局。可是眼下敌机行径猖狂,时间就是生命,再犹豫就来不及了! 作为军人,守纪律是天职;但作为保家卫国的子弟兵,维护国土安全更是神圣职责。在这个危急关头,高长吉权衡再三,终于下定决心先发制人出击! 一声令下,他奋力操纵歼-6战机腾空而起。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行为,违抗了上级命令,但他却无暇多虑。高长吉深知这一决定的严重性,却也明白放任敌机,在国家领空为所欲为,将酿成何等惨重后果。保家卫国铸就了军人的荣光,他愿为之赌上一切! 云端之上,敌我间一场火爆的空战拉开了序幕。敌机凶猛,但高长吉作为一名王牌飞行员,飞机操纵技艺非同凡响。他身手矫健,随机应变,很快就锁定了两架敌机中的一架,随即毫不犹豫发射了火箭炮。 导弹破空飞射,准确命中目标!被击中的敌机坠毁,另一架见状也慌乱逃窜,竟不敢久留分毫。就这样,仅仅3分40秒的时间,一个人的勇气和决断,就有效阻止了敌人的扰乱行径,将其彻底赶出了祖国领空! 战果虽然来之不易,胜利的喜悦却仅维持了片刻。高长吉刚一落地,便遭到了上级的盘查逮问。很快,这个“三一八空战”的消息如雷贯耳,传遍了空军上上下下,在高层引发了激烈的论战。 一边是严令的拥护者,他们认为高长吉无视军令,意味着对纪律的公开挑战,必须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另一边则是行动派,他们赞赏高长吉临危不乱、英勇斗志,视其为捍卫国土、守护和平的英雄人物,理应给予嘉奖。 两种观点陷入了僵持,空军机关一片沉寂。高长吉虽然坚信自己所作所为是出于责任和正义,但狭路相逢的现状,着实让他倍感无奈。他只能耐心等待,并详尽汇报了事发始末。 就在人心惶惶之际,这一事件很快被递交到了最高层。令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伟人毛主席并没有苛责高长吉的个人行为,反而掷地有声地说道:“拘泥规矩,畏畏缩缩怎么打胜仗?”这一判词不仅为高长吉的决断撑腰,也道出了权变时移的真理:纪律固然重要,但面对危机时机应从容应对才是上策。 最终,经过反复权衡,最高层做出了极为睿智的处置:一方面肯定了高长吉,捍卫国家利益的英勇行为,另一方面也指出,在平时须更加遵守命令和程序。这个决定不仅息事宁人,防止了事态扩大化,也为今后类似情况的处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参考。 这次被称为“三一八空战”的事件,令高长吉一夜成名,他的事迹被《人民日报》 报导,轰动了全国,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但对他自己而言,这次经历更加深了,他对军人职责的认知:为人民和国家服务是神圣的天职,捍卫和平、维护领土不容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