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找我咨询的案例当中,很大一部分人对于出轨行为感到十分不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在心中将出轨行为直接跟性完全划上了等号。
可事实上,性只是在现实社会中明确出轨行为的信号,而出轨行为往往是从心理层面到现实层面的延续状态,只是这个过程以性的结果更加明显地彰显了出来。
太多人都被一个问题困扰着,出轨真的都是为了性吗?
首先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问题,出轨之前亲密关系的相处发展状态,往往才是出轨行为动机的真正根源。
任何关系之中的体验感都很重要,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之中。
情绪价值和性都是满足各种生活与精神需求的重要存在,如果在婚姻之中这两方面的交换通道没有完全通畅,那么持续性的停滞会将亲密关系内部推向紧张与闭塞的境地。
这在心理学中将其命名为代偿效应,当某个方面的能力或行为受到损害的时候,便会自觉在内心之中寻找填补空缺的外界因素进行弥补。
这种现象其实在现实生活之中非常多见,其心理状态是为了最大可能地保持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就连被视为本能的性,都是在试图满足代偿效应。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会选择交流、磨合再改变?有些人却直接选择出轨解决?
现在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同样都是潜藏于人性之中的心理代偿,为什么有的人会借此补足自己的劣势部分?而有些人却直接打破了道德界限选择婚外出轨?
1
婚外出轨的根源,来自心理恶性代偿循坏
根据心理代偿效应,我们会在亲密关系之中逐渐划分为擅长和不擅长的两个部分,也就是优势与劣势,受到损害的那个方面会随着时间累积问题。
或者说,把大量精力投入到A面的人,在B面更加容易忽略无视。
这个过程往往是在亲密关系隐性状态下缓慢出现的,甚至不会在婚姻相处的表象上显现出来。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人擅长在外部事业打拼,从而在亲密关系中创造出来更多的经济价值,这是在婚姻之中自己获得自我成就感的根基,算是优势部分。
与此相反的,或许在亲密关系之中会表现出更少沟通与共情,完全直性思维不够细心呵护的特征,导致婚姻之中的感情流动越来越少,却没有识别与改变的意识,这算是劣势部分。
还有一类人,内在有着大男子主义心态,在内心中渴望在家庭中当家作主,但内在心力无法支撑其发展事业。于是习惯了吸取家庭之中的各种资源,在心理层面和外在行为上发生巨大冲突,既希望坐享其成,又希望独掌大权,最后因为内心失衡的代偿效应萌发了出轨心态。
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之中,所有人都无法做到能够随时随地分析千丝万缕的变化因素,只是心理成熟程度更高的人会自觉调整,而心理不成熟的人则会直接跟随感受做出行动。
当在亲密关系之中沟通不畅或是日趋平淡时,心理成熟度高的人会自觉调和,而不成熟的人会产生一种来自童年时期的孩童心态。
只去做自己更擅长的那一部分,也会因为这个原因而对劣势部分更加忽视,最后发展出亲密关系中匮乏的需求黑洞。
这便导致恶性代偿效应出现,这个效应作用在心理层面,让人习惯性地将自己在亲密关系之中不擅长的部分彻底忽略。
但人内心的需求并非忽略就不存在了,于是,在婚姻表面一切都没有风浪的情况下,出轨心理的种子其实早就因为这种无法自我调节的缺点而埋下了。
这整个过程,都是存在出轨意向者自发导致的,所以许多出轨行为十分隐蔽,在形成初期十分难以察觉。
但如果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恶性循环心理出现的思维逻辑,便会发现,出轨行为并不是就如妖魔一般可怕,一切都有迹可循,只是需要我们从最深处的心理动机开始探查。
其实在我们感受爱情的创造过程之中,是在情感与心理层面进阶推进的,在心理学中爱情发展过程也有五大层次。
通过爱情递进五大层次,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伴侣在当前感情中的需求,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在婚姻中看起来似乎永远无法得到满足,总是蠢蠢欲动向外探求新的机会。
我们可以借助心理学了解,一个选择出轨的人,是怎样从平稳的家庭中抽离出来,形成出轨心理并产生出轨行为的。
五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欲望层次、吸引层次、幻灭层次、内省层次和共生层次,优质且平衡的感情需要各个层次组成趋值相近。
而心理成熟度低的人,因为代偿效应的负循环存在,会将平衡递进的部分彻底拉成极端,然后失控地追求那个自身供给的最短板,这其实也是一个人选择出轨的真正内在需求点。
欲望层次:
往往是激情,由于他人强有力的吸引,对他人产生的强烈、着迷的想法。激情代表了生理的喜欢,比如一见钟情等。
吸引层次:
是一种来源于心理层面的喜欢,并渴望和对方一起建立更有凝聚力的和谐关系,双方或是一方愿意把自己的生活以坦诚、不设防的方式与伴侣共享,吸引更代表了精神的契合。
幻灭层次:
则是对亲密关系的懈怠与忽视,也是高位争夺的阶段,往往更希望改造对方,也因此是深度磨合的过程。
内省则代表了对于爱情的维护和付出,承诺是热恋时的执着坚持,一直到永远的境界。
这四个方向对应着亲密关系中最显著的需求点,而共生层次则是彼此在亲密关系最后互利共赢的结果。
只是整个过程还存在着不可控的人性变动因素,人们往往更渴望无法依靠自己获得满足的部分,即代偿效应中常被自己忽视的那部分。
越是缺少的部分越是渴望,于是我们便可以借此分析各种出轨结果的前身原因,也更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与改善。
为了欲望层面的出轨倾向,是出轨者自身缺少了创造快乐与乐趣的能力,也许在这段亲密关系之中缺失共同兴趣支撑,没有欢声笑语的气氛。
然后在潜意识中总想选择一个更有趣的人,这种心态,随着新鲜感消失完全无法做到长久。
针对这种出轨心理,我们更需要调整生活方式,沟通不能够以冷漠态度放任置之,更重要的是需要让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来源,因为很多人是无法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的。
为了吸引层面,试图找到所谓知己、挚友的出轨倾向,是出轨者缺少了维系和凝聚关系的能力,喜欢将所有事情压抑心底,没有精神上放松的通道。
然后在潜意识中不断寻找能够倾听自己的人,需要能够化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但其实满足这个条件,谁都可以是那个知己。
针对这种出轨心理,我们更需要有意识地关注其生活方式,调动我们的松弛感来补充亲密关系的凝聚力,也就是从精神上去了解和沟通,并在家庭中建立起放松的氛围缓解紧绷。
因为幻灭层面的出轨倾向,是出轨者缺少了积极进入关系内部磨合的耐心,其内在无法做到对亲密关系的长久维护付出,身处于承诺中却又主动打破承诺。
然后潜意识中一直寻找一个更好的人,但因为自己对于这个比较的标准模糊又混乱、不够了解自己,便会认为自己遇到的人都跟自己不合适,然后继续寻找下一个。
针对这种出轨心理,我们需要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因为无论在亲密关系之中做多少努力都是杯水车薪,因为本就不稳固的内核撑不起任何人的付出能量。
如果不把自己的性格补齐,便无论发生什么,都总会陷入不知足和贪婪的循环。
总而言之,其实出轨阶段获得的快乐是放纵与补充,但放纵完后一定是极度的空虚,短时间让人轻易满足的东西背后必然携带着更加深刻的痛苦。
出轨的片刻满足以后,则是更加具有割裂性的现实生活,稳固的生活状态靠的是自我克制,才能够自己在亲密关系乃至人生中更通透、更独立,最终获得生命的自我实现价值。
2
如何通过爱情递进五大层次分析出轨者的核心需求点?
大多数人都很清楚,一段美好的婚姻关系是需要有意识地经营出来的。
但这其中也不乏更多人感觉精疲力竭,认为自己越是刻意去经营,获得的结果似乎越是糟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经营的过程,是在潜意识中挑战人性。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解决人性的陋习更需要先了解人性中许多欲念的产生方式。
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并非无奈的调侃,因为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把从小到大遇到的所有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化为自己最熟悉的童年家庭结构里面,能够完美对应童年时期的某种心态,长期关系就能成立。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人陷入恶性循环中依然无法自拔,因为习惯性思维,才是更加顽固的根本原因。
因为从孩童时期就习惯的生活状态,才是其内心的真正舒适区,只是有的人会逐渐成长起来试图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而有部分人在原生家庭中的心理状态就是逐渐扭曲变形的。
这个时候,原生家庭的生活状态有着更加重要的参考作用,不是看表象的相处方式,而是小时候被忽视与压抑的部分。
这个压抑的部分才决定着个人心理需求的真正占比,所有的言语行动都具有伪装性,但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内在状态不会出现谎言。
举个例子来说,为什么有些人习惯性说谎,习惯性在亲密关系之中动摇不坚定?为什么我们越是想要听到一个真实的想法,却越听到了更多的谎言?
其实是因为说真话也是需要条件的,也许从自己的原生家庭舒适圈中,说真话会受到惩罚、训斥、责问,于是真话这个选项便在代偿效应中逐渐被忽视了。
这个时候,让其说出真相的前提,是在其意识中重新打破禁锢,不会受到更多隐形攻击,需要一个更加安全稳固的表达环境之后,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很多人会问,凭什么要去迁就这样一个人?
这其实才是关于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那部分,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选择对方,其实也是选择了对方身上能够契合我们童年家庭结构的那部分。
无论在亲密关系之中出现怎样的改变,都携带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影响,我们选择去主动地破局,并非妥协与退让,而是更加了解自己和自己的婚姻状态,从而调节自己的心态和人生方向。
这个时候更需要用丰富的视角重新看待人事物,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处理亲密关系问题或重建亲密关系。
因为追根溯源,并不是我们去原谅对方,拯救对方,不是无条件的去填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黑洞,而是通过平静、真诚、稳定的精神来治愈自己。
只有我们自身不断进步的自我觉察与自我成长,才能够成为一段亲密关系的上限,不然,我们的人生将会不断地受到他人的影响,经受婚姻动摇的风浪。
诸事不顺皆因亏孝,诸事不顺皆因犯邪淫。《邪淫的二十五种果报》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了解一下邪淫对家庭事业健康的危害,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瓶中甘露常时洒 手内杨柳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 苦海常作渡人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