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四川简阳一农民在迁祖坟时,挖出了一个装有祖先骨骸的青花瓷将军罐!专家

忆柳娱乐 2024-06-18 16:33:42

2016年,四川简阳一农民在迁祖坟时,挖出了一个装有祖先骨骸的青花瓷将军罐!专家齐聚他家,纷纷劝他上交国家,没想到这农民竟直接说了一句话,让专家们不敢再提。   参考信源:2016年华西都市报发布——四川村民迁祖坟挖出青花瓷坛 疑为清代民窑   那天,杨庆正带领着村里几个壮年,为先人迁移安息之所。城市扩张的步伐渐渐蔓延至这一隅,他们村中的部分祖坟将被临时迫于拆除。   作为后人,他们唯有将祖坟重新安顿于别处,以求心安理得。   正挖着,杨庆手中的铁锹"哐当"一声撞在坚硬的物体上。紧接着迅速掏出周围的泥土。一块块黄土被扒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青花斗彩的瓷器!   瓷器虽有年代渐老的痕迹,却依然光泽洌亮。瓷身上还有一个显眼的图腾,形似一头麒麟。   它原本安静地陪伴了杨家先祖百余年的沉眠,却在今日重见天日,引发了全村人的好奇。   杨家自古以来便是当地显赫的望族,家族源远流长,世代相承。杨庆细细查阅了家谱,终于找到了关于这个瓷罐的一些线索。   这个瓷罐曾经盛放着他高高祖父杨友祥的骨灰。 杨友祥乃雍正年间一位生意人,曾漂泊四方打拼沉沦,后来在蜀地安家落户,靠着自己的勤劳智慧,在那里安了家。 乾隆五十八年,享年91岁的杨友祥老人逝去。   按照当时的风俗,人死后通常会用一口棺材将尸体装殓,然后安葬入土。然而由于家中经济拮据,杨友祥生前未能预备自己的后事。   他临终时恐招致子孙怠慢,便嘱咐家人待他去世后,就将骨灰装于一个瓷器内,草草入土安葬。   杨友祥的家人也就这样做了。他们为逝者精心收殓,挑选了一口质地上乘、形制独特的青花瓷罐,将老人的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存放其中。   从瓷器的装饰可以看出,它当年的制作者应该是位技艺高超的匠师,每一笔墨彩都凝聚了极高的心血。直到将近300年后的今天,它才被后人无心插柴,重现于世。   谁知县里的文物管理所也很快就听到了这个消息。他们连忙派出了几名考古专家,要求实地考察一番。   为首的那位专家恭敬地向杨庆一行人颔首,说道:"这件文物,实在是太过罕见了!我们初步判断,它应该出自清朝中后期的御窑,价值连城。"   经过反复的沟通,杨庆最终决定,先将瓷罐中的祖骨移出,重新入土安葬。而青花瓷罐这份国家珍贵文物,则上缴给文物部门,供有识之士研究和欣赏。   越是宝贵的文物,就越不应该私藏在自家,而是让它发挥更大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作用。   杨庆带领亲属们将祖先的余骨从瓷罐内取出,暂时安放于一旁簇拥着杨家香火的祠堂中。   他们找了一处宜地,将老人的遗骨重新下葬。   而那口几经沧桑的青花瓷罐,则被杨庆亲自交到了当地文物部门的手中,成为一件国家珍贵的文物典藏。   这口瓷瓷罐不仅见证了清朝御窑瓷器的绝世工艺,更为我们保存了一段罕见的生活习俗和家族史。   背后所承载的乡愁、家国情怀、对祖先的孝敬之心,都给人以震撼教育意义。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清代社会的缩影,也可领略到先民的智慧和品质。   而杨庆这个贫穷后裔的无私选择,亦令人动容。   尽管家境不佳,他却能抛开私心杂念,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毅然将这份祖传之宝捐献出来。   他明白虽然这口瓷罐曾经盛放着先祖遗骨,但若是私自保留,只怕迟早会因为岁月或人为而毁损殆尽。唯有交予国家,方能更好地供人研究和传承。   生命是永恒循环的,从无到有,再从有回到无,这是自然法则。但人类的智慧和学识,则可以借助文物的载体,穿越时空,永不磨灭。   值此全球文明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珍视和保护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就显得尤为重要。

3 阅读:12520
评论列表
  • 2024-06-19 20:47

    骗,编!

  • 2024-06-20 21:36

    清之前的文物除了少部分祖传很多都是冥器

  • 2024-06-22 01:26

    不捐也留不住,埋了会被偷,卖了会被说不孝,留家里不吉利

    凌云雕龙 回复:
    是的!这种东西还是捐了是对的,没有渠道,也卖不了啥大钱!捐了,家族的故事也能在博物馆流传,多好!
  • 风语 28
    2024-06-20 13:03

    藏家收藏的感情都他妈是冥器

  • 2024-06-22 02:54

    农民说了什么话

  • 2024-06-21 19:17

    胡编乱造,为盗墓之物掩盖事实真相!

  • 2024-06-21 19:39

    瞎胡落落,那时候还不火化吧?

  • 2024-06-24 17:19

    以前有烧成灰的习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