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一名老人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参观时,他趁没人就想摸一下文物,工作人员连忙阻拦,老人却红着眼眶说:“当年是我背着它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信息来源:《长征:一段传奇的历史》李晓伟;长征模范谢宝金中国纪检监察报) 1976年的一个清晨,北京军事博物馆里发生了一起小插曲。一位体态佝偻的老人在参观时,突然伸手想去触摸展厅里的一台古旧的手摇发电机。工作人员见状连忙上前阻拦,生怕他的双手沾染了汗渍会损坏这件珍贵的文物。 而出乎意料的是,老人的双眼顿时湿润了,低垂的眼角闪烁着泪光。"同志们,当年可是我一路扛着这台发电机,跋涉了整整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啊!"他语气悲壮,但言语中透露出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 大厅里一时无语,一股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原来,这个看似普通的老人,竟然亲自参与了那段烽火连天、血雨腥风的岁月,他们党的历史上最伟大的远征。 随即,老人自报家门,原来他就是曾担任红军通信专员的谢宝金。当年,整个工农红军仅有一台老旧的手摇发电机,用来发报和收报。而谢宝金,就是专门负责保护这台发电机、确保其正常运转的专员。 这难怪工作人员如此慎重,没想到眼前这位外表看似普通的老人,竟曾扮演过这样关键的角色。对于红军来说,发电机就是翱翔的翅膀,是与外界联系的生命线。如果失去了它,两万五千里浴血奋战的远征就无法继续下去。 谢宝金天生身材高大,是个体格健硕的汉子。但他的出身和大多数人一样卑微。家境寒微,年少丧母,只能靠放牧来勉强度日。后来投奔地主家打工,也仅是勉强糊口而已。 到了20多岁,他听说当矿工是个不错的出路。虽然吃苦耐劳,但至少管吃管住,有口热饭吃。于是,谢宝金毅然加入了矿工的行列,在此干了十多年。 矿井里的艰苦岁月锻炼了他的体魄,同时也培养了他顽强拼搏的意志。也正是这股意志,让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投身于一场改变中国的伟大事业。 1932年,机缘巧合之下,毛泽民看中了谢宝金这个魁梧大汉,请他加入了红军。由于体型高大力气过人,谢宝金被分配到了一支特殊的保卫连,专门负责保护红军唯一的一台手摇发电机。 起初,谢宝金还有些不情愿。毕竟,他年纪都不小了,保卫后勤岂不是给前线战士拖了后腿?但上级一再解释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他才意识到自己担负的不仅仅是一台机器,更是整个革命事业的命脉。从那一刻起,谢宝金便深深把这台发电机的安危视为生命的延续。 自那之后,谢宝金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台发电机。无论是飞夜渡河、冰天雪地,还是穿梭于枪林弹雨,他都始终把它紧紧抱在怀里,恨不得和它融为一体。 最艰难的时候,整个特殊保卫连只剩下三个人了。可即便付出再大的代价,谢宝金都决心要护送这台发电机走完整段征程。它就是红军的心脏,是革命的希望所在,绝不能出现任何闪失。 抗日战争胜利后,身经百战的谢宝金退伍回乡,过起了普通的农民生活。他不再需要肩负保护发电机的重任,但那些峥嵘岁月中锻炼出的坚韧品格,却终生伴随着他。 40多年后,许多人几乎已经遗忘了红军时期的这段传奇历史,但一次偶然的博物馆之行,让谢宝金的光荣事迹被重新挖掘出来,供世人铭记和敬仰。 在那个残酷年代,谢宝金由一个普通平民蜕变成了一位不平凡的英雄。他以自己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护佑着革命的火种,为最终的胜利铺平了道路。 如今,那台发电机已成为珍贵的文物,镌刻着一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但只要我们铭记像谢宝金这样普通人的卓越献身,他们的精神就将一直指引我们前行,照亮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