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足是用布将女性双脚紧紧缠裹,强力逐渐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趾折断压在足心下,经过三四年的痛苦折磨使天足变形,使之畸形变小。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学者高洪兴专业著作《缠足史》考证,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元代的缠足继续向纤小的方向发展。明清时期缠足进入鼎盛期。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但不缠足者也不在少数。
「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的民间流行语,充分揭示了裹脚给女性带来的苦痛。陋习的流行,不乏令人悲怜的致残乃至殉葬者。裹脚不仅对躯体摧残,还使人们的心理发生扭曲,就连那些受害者也自认为以小脚为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小脚可以给人带来尊敬和幸福,所以一双小脚是值得自豪和炫耀的资本。
大脚女也摆脱不了「流眼泪一缸」悲哀,就是容貌再秀美、身形再苗条也很难出嫁,嫁给好人家更加困难,即使出了嫁也会遭受公婆和丈夫的精神折磨。脚裹的大小分寸与家庭背景有关,越是名门闺秀要求越严裹得越小,一般人家比较宽松。
有人误认为小脚女人只靠足跟持重失去劳动能力,其实只有大户人家的太太奶奶和小姐们不用出力劳动,特别是北方农村,女人不仅承担生儿育女传递香火的重任,还要从事烧火做饭、养鸡喂猪、碾米磨面等繁重的家务。直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多农村女人都要下田劳动。不难想象,山区的缠足女生活有多么艰难。
历代文人或政治家王安石、苏东坡、辛弃疾、曹雪芹、袁枚、辜鸿铭等都对缠足给予赞赏。
诸如苏东坡在《菩萨蛮》中咏叹:「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清袁枚在《答人求妾书》中写道:「今人每入花丛,不仰观云鬟,先俯察裙下。」
清学者、北大教授辜鸿铭竟声称妇女纤足「其尖能入鼻孔五六分以上者,方为佳品。」等等。
甚至有人说,人衰老主要是肾气虚衰,缠足者走路时着力点是脚跟,可以刺激脚跟的「肾经」穴位,所以女性比男性寿命长的荒谬说法。
满清封建王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自从中国共产党登上政治舞台后,毛主席真正消灭了小脚,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