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一:数学成绩薄弱,且成绩的含金量不高,不具备做提升题的能力,只是会比拼细致度。
初中阶段的成i构成,明显的重文轻理,即使是初二数学难度提升,也只是思维能力过于欠缺,或者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掉队,但中等以上的学生,理科思维能力的差距,在成绩体现上并不明显。
物理化学偏重于考察基础,对于思维能力要求不足,中等思维能力的学生也很容易得高分,而数学虽然有难题,但大多数题目仍然是比拼细致度计算。这就使得一些学生,在做提升题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获得高分。
表现二:过度依靠培训,习惯于被动灌输学习,自主思维能力不足。
初中阶段批量高分的产生,培训班功不可没,初中学霸变成高中学渣,同样也与其密不可分,几乎所有打掉对的学生,都源于初中过度的补课,过于依赖做题模型,使得在进入高中后面对更高难度知识点,缺乏思维能力。
表现三:,学习效率较低,熬夜学习成为习惯,以时间的投入弥补学习效率的不足。
学习成绩与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两个因素相关,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时间的差距较大,可以弥补学习效率的差距,但在进入高中以后,在学习时间相近的情况下,学习效率的比拼成为关键。
初中由于学习强度要求较低,知识量较少,有难点的知识点不多,使得依靠外力培训,以及更多的时间投入,仍然刻意获得较好的成绩,都是高分成绩的含金量不同,隐形的差距已经形成,并会在进入高中后集中显现。
高一成绩的大变动,源于初中思维能力差距的厚积薄发,在成绩水分挤掉以后,真正优秀的孩子才会脱颖而出。
高中也重文轻理 高考150的3门有两门文科 占比接近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