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版封神榜:盘点20世纪中国史学大家

健柏谈文学 2024-06-22 12:12:45
- 书名中的“学随世转”,指的是学术发展会受时代变迁的影响。书中所呈现的,正是20世纪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陈寅恪、陈垣、吕思勉、吴晗、丁则良、严耕望、刘子健等史学名家的治学思想演变,以及他们在时代大势之下的命运与抉择。 - ✅陈寅恪:中国史学的巨擘 - 陈寅恪的学术生涯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他漂泊半生,经历了从史学研究到人格心态史学的转变。陈寅恪早年受传统史学和西方学术的双重熏陶,形成了独特的治学方法和史观。抗战时期,陈寅恪经历了重大的人生转折。战乱导致其藏书和笔记丢失,双目也逐渐失明,个人生活遭遇重大打击。同时,民族危机也促使他将研究方向转向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和文化交融,并开始重视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人格心态史学的研究范式。其代表作《柳如是别传》便是这一转变的体现,他将研究对象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探讨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的互动,展现了中国历史丰富而复杂的面貌。 - ✅吕思勉:新史学的高峰 - 吕思勉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现代四大史家”,不过他却是一位跨界的历史学家。吕思勉早年从事教育工作,但对历史研究充满热情,在业余时间深入研究史学,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在史学方法上,吕思勉主张新旧贯通,继承汉学考据方法,并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扩展史料范围,注重史料的比较、鉴别和考订。他的代表作《中国通史》以其系统性在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吕思勉还参与新史学讨论,借鉴西方史学的方法和社会学、经济学理论,将其应用于中国史研究,形成了《中国政z思想史》等名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在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吴晗:用命运书写历史 - 吴晗早年求学清华,深受胡适等新史学家的影响,形成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专注于明史研究。他的代表作《胡惟庸党案考》便是这一时期的成果,以其严谨的考证和独到的见解在史学界获得声誉。1949年后,吴晗的立场发生转变,并逐渐从史学研究转向政z参与。他以研究海瑞和改写《朱元璋传》等方式表达对新中国的拥护。这种转变使其学术研究逐渐失去了早期学术研究的锋芒。后来,吴晗因《海瑞罢官》事件含冤去世。其学术生涯和命运的起伏,深刻反映了时代变迁对知识分子的影响,也引发了对学术自主和政z参与之间关系的思考。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