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观音绿”

南方日报 2024-06-23 10:05:21

●田沐鑫

端午时节,岭南备受关注的鲜果是荔枝。据果农们介绍,荔枝有200多个品种,市面常见的有三月红、妃子笑、糯米糍、桂味等,它们大多都有圆滚滚的红壳,剥开后露出雪白清甜的肉。这其中也有“异类”,它无需等到大红,就在它是嫩绿里带着一些微红时就已经是人间美味,这就是樟木头的“观音绿”荔枝。

品尝过“观音绿”的人都知道,它的果肉带着一股淡淡的杏香,甜而不腻,外表则像极了一位微甜灵气的元气少女,豆绿色的皮上缀着一点点的粉红。

“观音绿”因其独特的外貌颜色,和其主要生长于东莞市樟木头镇的观音山下而得名。“观音绿”有两个奇特的地方:第一,“观音绿”最好吃的时候不在外壳全红以后,一旦全红味道反而会“泯然众人矣”;第二,将“观音绿”母树的果枝嫁接到其它荔枝树上后,它的味道会根据种植的环境发生改变。就像贵州的茅台、山西的陈醋,同样的工艺到了其他地方却怎么都酿不出原土的味道。物以稀为贵,正宗的观音绿也就被炒成了“天价”。每年刚开市时,普通荔枝不过一斤几元、十几元,“观音绿”却可以卖到一斤一两百元。记得在一次慈善拍卖会上,10颗产于“观音绿”母树的荔枝竟拍出了16.8万元的天价。当然,荔枝只不过是个媒介,拍得的钱也全数捐给了慈善机构。

关于“观音绿”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当地客家人为了生活,开荒种下荔枝、龙眼、黄皮等果树。果子成熟后,只有运到城里才能卖个好价钱。然而那时的樟木头,山连着山,从山坳里到东莞县城,道路崎岖遥远,加上荔枝保鲜期短,一路颠簸高温,路上就坏了七七八八,等到了县城果子卖相和味道都变了,并不能卖上个好价钱。

樟木头观音山脚一棵榕树下,有一户农家。有一天傍晚,农家老夫妻听到柴门外有人叫唤,发现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穿着豆绿色的齐胸襦裙,自称走了好远的山路,想向老夫妻讨杯水喝。淳朴的老两口不但让小姑娘喝了蜂蜜水,还用自己的晚餐招待了小姑娘。此时,吃饱喝足的小姑娘又毫不客气地问道:听村里人说阿公家的荔枝树是全村最好的,可不可以摘些给我尝尝?

虽然阿公很为难地解释说现在果子还青涩着呢,但磨不过小姑娘,于是带她来到离家最近的一棵老荔枝树下。这棵荔树是阿公上几代人经过无数次改良才培育出来的品种,如今满树都是沉甸甸的果实,只是确实青皮,看似还未熟透的样子。阿公选了一些相对成熟、带着点粉红的荔果给小姑娘尝。小姑娘尝过后说:“真好吃!真好吃!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果子了。”

老两口不相信,于是也摘了两颗尝了尝,味道出乎意料的鲜甜。老两口十分惊讶欣喜,但回头看时,小姑娘早已不知去向。

老两口暗忖,这个小姑娘莫不是天上仙女幻化来点拨自己的吧,否则,他们怎么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尝树上的果子。老两口朝着小姑娘消失的方向深深地作了一个揖,抬头却见到自己的女儿女婿带着小外孙女,提着大包小包的站在自家门口。

女儿嫁在县城,已许久未回娘家了,这次回来还带着一个粉嘟嘟的小女儿。老两口定睛一看可爱的小外孙女,却觉得有好几分好似刚才遇到的“小仙女”。于是,老两口把刚才的情景复述了一遍给女儿女婿听。女儿女婿听了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又采了些荔枝求证:果皮青涩的荔枝确实清香扑鼻,甘甜脆爽。第二天清晨,女儿女婿就摘了满满两筐背去县城卖,青绿的荔枝到了县城仍保持新鲜,当天两筐荔枝不仅全部卖完,还卖了个好价钱。

后来,四里八乡的乡亲都来老两口处取经。老两口也从不藏私,细心教授乡亲们培育之法,甚至让乡亲锯树回去嫁接。奇怪的是,同样母树嫁接的果树、同样的养护方法,每家种出来的果子却不尽相同。

客家人淳朴,一直也未给这果子起个像样的名字。直至2010年,樟木头来了一群读书人。他们在听到这个故事后,就热心地向当地人建议给果子取个不一样的名字,最后选取了一个大气美好且充满禅意的名字——观音绿。一下子,这个果子名声大噪,果子的价格也翻了不止十倍。虽然,樟木头全镇“观音绿”种植面积不过8000亩,年产量不过40万斤左右,但每年带给果农的收入却超千万元。

如今,“观音绿”的名声也越叫越响。每年当第一茬“观音绿”上市,鲜果就会在网上一空,甚至本地人都吃不上。这时,人们会在樟木头的山野林间看到,客家阿妹们身着客家服饰,提着小篮唱着山歌,眼里满是掩饰不住的喜悦,采摘丰硕的劳动成果,山间林间都在飘荡着《观音绿》优美的旋律与歌声……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