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元
海水轻轻荡漾,海面上有层层波浪,还有大大小小游弋的船只。鳞次栉比的高楼渐行渐远,一座座青翠小岛渐次映入眼帘,近岸的青山轮廓益发清晰,隔几分钟就有一架飞机升空,一行人知道,我们已经驶离港岛,向伶仃洋面进发了。
船体两侧没有遮挡,透过玻璃窗,可以饱览海上风光。过香港国际机场不久,看到一座逶迤的大桥正沿着山脚向海延伸。桥墩一根挨着一根,桥面在海面上蜿蜒曲行,桥墩与桥墩中间是大大小小的孔洞,成了天然的取景框。之前坐车经过港珠澳大桥,这次从港岛返回,特意乘船过海,为的就是能够观瞻大桥的全貌。船速加快了,颠起不小的波浪,海水飞溅到船体,打湿了玻璃,模糊了我们的视线。一眨眼的功夫,大桥不见了。只见两座巨大的白色建筑物雄踞于海上,静静守卫着大洋门户,而门户正中是滚滚波涛,波涛之上是南来北往的巨型货轮,甲板上整齐码放着或高或矮的一层层集装箱货柜。我知道,这是到了港珠澳大桥人工岛。矗立眼前的是东人工岛,而乘船正往西人工岛方向靠近。珠江口运输繁忙,为了方便船只通行,港珠澳大桥一改以往提高桥面净空的做法,在主航道下海底深处用沉管法修建隧道,一东一西建筑了两座人工岛。我之前乘车来港,先是在桥面上看风景。不知不觉开到海中央,也是一眨眼的功夫,潮平两岸阔的怡人美景瞬间不见了,感觉钻入一个无比漫长的地道,用了不知多久才钻出来。再度看到海面,有重见天日的感觉。坐在船上和坐在车上,一个是“一览无余”,一个是“管中窥豹”,感觉大大不同。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船便开到西人工岛附近。只见桥面陡然延长,好像一条巨龙,抖抖筋骨,再度挺身出海。回看海面,向南的一侧,海天一色。向北的一侧,近船处清波澹澹,更靠里的地方,水体呈浑黄颜色。最近多雨,珠江多带泥沙,所以水体泛黄。没想到船行之处,正是咸淡水交融处。两水相接的地方,有一条淡淡的曲线。伶仃洋向来有内外之分,想来这道波痕就是分界线了。
船只驶过,海面上留下深深波痕,像犁过一样。波痕泛白,两侧湛蓝。随着船身远去,波痕渐渐消失,海面重归于好。间或有白色的海鸟飞过天际,传来阵阵清脆的鸣叫。还有三五渔民,驾一叶小舟,在海面上撒网收网。天地一沙鸥,渔民静收渔获的样子,让人感觉不到丝毫孤寂。忽然听到一声叫喊,“海豚!”大家顺着叫喊的方向看去,海面上只有波浪,看不到其他。一行人目不转睛,盯住海面。忽然,“刷拉”一声,听到有巨大响动。一道粉红露出海面,倏地又不见了。
之前一直以为海豚是纯白色的,因为海豚潜行时,人们往往看到的只是海面上的一抹银白。海上往来久了,才知道,海豚幼体时为暗灰色,随年龄增长变浅,亚成体灰色和粉红色相杂,成体纯白色,常由于充血而透出粉红色。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海豚也知道遇到了好日子。有经常出海的人说海豚喜欢跟着船跑,是因为船只搅动水体,会有鱼浮上来,它好跟着吃鱼。原来这小家伙生性如此顽皮!海客说,这里是南中国海最大的出海口,珠江水系带来大量冲积物,非常适合水生物生长,生蚝、青蟹及其他各类海鲜,都味美无比。
又有人说,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的就是这里。还有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也都是发生在这片海域。闻一多写的《七子之歌》,有三子(澳门、香港、九龙岛),便分布左右。还有近代乡人出洋,也是乘坐“大眼鸡船”(编注:数百年前,广东香港商人结成商船队到天津经商。他们的商船,船头油成红色,上面画有大眼鸡,被称做“大眼鸡船”。)经过这片海域,再从香港辗转。这片看似平静的海面,经历了多少历史的波涛,寄托了多少代人的祈盼,又沉浸了多少代人的辛酸过往啊!
兀自感慨,只见大桥忽地高高隆起,在海中陡然耸立,竖起两座高塔,高塔下又形成一个巨大的空跨,想来也是为了方便船只近岸航行的。船近岸的时候,看到大桥在几座碧绿小岛前盘旋回转。向南的一侧,通往澳门方向。向北的一侧,看到一大一小,两座靠海耸立的贝壳状建筑物闪耀着白色光芒。正是闻名遐迩的珠海大剧院,取“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之意。大桥上车辆如梭,东来西往。更靠内湾的地方,深中通道昼夜施工,深珠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伶仃洋两岸正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浑然天成。
海客说,从家乡到香港的交通越来越方便了,港珠澳大桥往西就是黄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底就建成了,往后回乡就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知道,他的家乡在台山,他所说的黄茅海,正是1279年陆秀夫负帝投海之处。当下正在修建跨海大桥,东连珠海,西接台山,从港珠澳大桥西沿线经黄茅海跨海通道到广东西部沿海地带,鱼肥蟹美,稻谷飘香,处处呈现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悠悠万事,沧海桑田,如若有幸目睹,乘舟而来的文天祥一定不会再有“零丁洋里叹零丁”的吁叹了。一人言毕,众人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