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从中川机场去兰州西站的城际列车上,查了查兰州还有什么好玩的。此前来过兰州几次,

晓筠谈旅游 2024-06-23 13:51:06

在从中川机场去兰州西站的城际列车上,查了查兰州还有什么好玩的。此前来过兰州几次,各种景点打卡得差不多了,加上最近稿债高筑,没有心情故地重游。不过倒是意外发现西站不远处就是新晋一级馆甘肃简牍博物馆,这家馆去年新开,今年就评上一级,堪称火箭速度。看了眼馆藏,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纸地图收藏在此,作为地理爱好者当然要去一趟了。

原本只预留一小时打个卡,没想到从中午一直逛到快闭馆,这应该是今年在国内看过的最喜欢的博物馆了。以前也看过一些简牍的博物馆或专题展,由于简牍本身缺乏“观赏性”,往往只是打卡完工,但这家新馆却非常有看点,除了几件重量级文物外,整体的策展水平都很高,字里行间的人民史观更令人动容。

先说几件重要文物。进馆直奔放马滩的地图而去,与纸地图一起展出的还有几件放马滩出土的木板地图(也是中国最早的木板地图),要看清地图有点困难,不过解说很精彩——“秦人崛起的秘密……见证了秦人驾驭骏马,驰骋原野,一统中国地理版图的历史过往。”几句话就把文物放进一个我们都熟知的宏阔历史背景,可以当作写作课来上了。

还有一些明星文物(当然并不那么直观得“好看”),比如汉代的浮屠木简(佛教传入中国最早的文献实物资料)、张掖都督棨信,还有匈奴日逐王归汉途中的迎送资料,关联起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有这些看点已经超出了我的期待,但真正让我花费一下午拍摄了几乎每块展板、逐字学习的,其实是许许多多普通人的故事。出土的很多简牍是丝绸之路上往来的书信,比如在两千年前的肩水金关,尹衡给伟卿写信问候关怀,结尾也会抱怨“塞上诚毋它可道者”,在边关确实苦闷无聊。比如在甲渠候官,元敞的裤子破了一个大洞,于是写信给子惠去借裤子,言辞里的谦卑困窘,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还有一些记录,让人心生“怎么这种东西居然也能保存下来”的感叹。在简牍中可以看到两千年前的公务接待,细致记录了多少人就餐,吃掉多少肉、多少粟、多少酱;可以看到驿站负责人如何统计一年里的吃鸡数量,悬泉置的接待日也许就是疯狂星期四;可以看到边塞戍卒的“簿籍”,看到他们来自哪一处故土,如何相逢在这遥远的异乡;可以看到汉代社畜也要写日报、做台账;还可以看到一些久远的争讼,客民寇恩从中原的颍川来到居延,一家人靠拉牛车、卖鱼谋生,却被当地长官诬告——在甲渠候官遗址中,保留着汉代的裁判文书网。

有人在边关写信,尺牍情深,这是“战乱年代无数将士的心灵寄托”;自然也有人驿传往来寄递书信,风尘仆仆,历史未必留下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用穿着麻鞋的双脚丈量大地,为汉王朝边境的安宁洒下无数汗水”;有人在旅途中离世,行道物故,永远不会抵达终点,提醒人们这是“危险而漫长的旅行”;当然,也有人从此世代居住在此,居延、悬泉、弱水,一样有着“人间四味”。诚如《简述丝路》的展览序言中说,甘肃简牍是“你来我往、万千故事的日常书写”。

还值得称赞的是,博物馆的互动体验项目看起来也很不错,写一枚汉简8块钱,传拓25元,装裱45元——我第一次在国内看到博物馆体验区坐了不少人(以往大多数都是不切实际的面子工程)。

唯一的坏处是兰州的城市规划真是一言难尽,机场巨远,公共交通也不大灵,每次转机都想躲着点兰州,下次再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