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到中国!”在被中国收养4

金橙姑娘 2024-06-24 12:17:22

“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身体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我不会再回到中国!”在被中国收养40年后,这个日本遗孤赵连栋在踏上日本国土的那一刻,对自己的养母说出了这样让人心寒的话。 赵连栋,他的日本名字叫“野坂祥三”,他是被父亲遗弃在中国的。 1932年9月18日,也是在92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东北蓄意制造事端,发动了侵华战争,他们在东三省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因为国民政府下令“不抵抗”,所以才700多的日军就打得北大营7000多东北军丢兵弃甲,北大营和沈阳也在一夜之间沦陷。日军本来只是试探,看到中国军队如此懦弱,他们长驱直入,不到半年东北就彻底沦陷。 此后14年,日本在中国实施暴行,超过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至今在大连都可以看到日本兵,当年留下了“万人坑”。 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无条件投降。还停留在东北的日本兵急于逃命,带着孩子耽误行程,他们就把自己的孩子扔在了中国。 野坂祥三就被父亲扔在了东北,11月的东北已经零下30多度,他身上只穿着很单薄的衣服,饿了也只能去垃圾桶里捡东西吃,野坂祥三还需要盯着四周,生怕小野猫和野狗来跟他抢东西吃。 野坂祥三还没吃饱,可他也没有地方可去,他就挨着垃圾桶坐着,希望睡着了也就不会饿了。 刚好,东北市民赵凤祥卖完菜,准备在街上转悠一会,看看能不能捡点东西换点钱,也好去置办年货。转悠到一个垃圾桶时,就看到了冻得瑟瑟发抖的野坂祥三,他的耳朵和手上都长了冻疮,还在流血。 赵凤祥看到野坂祥三很可怜,本想给他一点吃的,可是野坂祥三说了一句他听不懂的日本话,赵凤祥立刻走远了一点。东北人民最恨日本人,对于这个日本人的孩子,赵凤祥本来就讨厌。 他本打算就不管他了,可是想到日本的孩子也是孩子,要是他不管的话,这个孩子冻一晚说不定就给冻死了。他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把这个孩子带回家。 听到赵凤祥的动静,他的老婆刘秀荣就出来迎他,她刚说着:“孩儿他爸……”,话还没有说完,李秀荣就看到了跟在赵凤祥身后的野坂祥三,她也打着肚子过几个月就要生了,她问丈夫:“这个孩子是谁?” 赵凤祥说:“他是日本人抛弃的孩子,我看他可怜,就把他给捡回来了。”李秀荣知道丈夫想要收养这个孩子,李秀荣虽然生气,可是她也不忍心抛下这个孩子不管,如果没有遇到也就罢了,可是孩子来了,她也不好撵走他。 他们夫妻俩都是好人,可是对于他们收养一个日本孩子,街坊邻居都接受不了,他们骂赵凤祥父妻是卖国贼,等于养虎为患。他们家本来是买菜的,可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买他们家的菜了,还常常朝着他们家扔烂菜叶和臭鸡蛋。 赵凤祥和李荣秀他们两口子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他们的亲人也不理解他们。李荣秀的叔叔和父亲都被日本人杀了,亲人找上门来质问李秀荣:“你忘记你父亲的死了吗?”李秀荣被说的一点都抬不起头来。 但是不管日子多么艰难,他们都没有想过放弃野坂祥三,为了让他可以更好的生活在中国,他们给他取了一个和中国名字赵连栋,就是他们家的大儿子。 在赵连栋14岁时,处于叛逆期的他就和邻居家的孩子打架,人家带着孩子上门讨要说法,因为对日本人的讨厌,人家特别凶。李秀荣就把他护在身后,可是很不幸,当时怀孕的李秀荣被推倒在地,她流产了而且还不能再生育了。 发生了这件事,他们在东北是待不下去了,所以他们带着赵连栋和小女儿赵连琴一起回到河北老家了。因为赵连栋的身份,他们在河北也老是受到大家的排斥,但是所幸还能勉强度日。 看到养父母对自己这么好,赵连栋也表现得很孝顺,忙着做家务活,还给养父母捶背,他工作之后也会把工资带回来来。等到赵连栋到了年纪,养父母也拿出钱给他娶了媳妇,安了家。 就在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就想要找回当年被遗弃的那批遗孤,中国也在帮忙完成这件事。当时赵连栋看到了这份招亲的告示,他就很想要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赵凤祥夫妻知道后,也鼓励他去找寻自己的亲生父母。 就在1992年,赵连栋得到消息他的亲生父母都还在世,而且他的父亲还是一个日本军官,他现在还在世。赵连栋为父亲感到自豪,他就想要去日本和亲生父母相认。 去到日本,赵连栋见到了亲生父母,他也恢复了自己的本名夜坂祥三。在中国待了两年,野坂祥三又想回到日本去了,他对养母说:“妈妈,等我从日本回来,我就给你买大房子,以后我也再不走了。” 可是,野坂祥三带着妻子和他的孩子一起去到了日本,去了日本之后,他就和中国失去了联系。终于打通他的电话,养母只是想要知道他过得好不好。 可是野坂祥三跟她说:“日本才是我的祖国,我的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日本人的血液,我不会再回到中国来了!”说完,野坂祥三就挂断了电话,和养育了他40年的母亲断了联系。 2005年,赵凤祥早已去世,87岁的李秀荣疾病缠身,她临终之前,只是想要再见大儿子赵连栋一面,她让小女儿赵连琴再尝试拨野坂祥三的电话,可是他拒绝回来。

0 阅读: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