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4年,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二字,惨遭武则天砍头抄家。众大臣不解,武则天冷冷

不平淡的历史 2024-06-24 12:17:29

684年,唐朝一宰相写了“青鹅”二字,惨遭武则天砍头抄家。众大臣不解,武则天冷冷地说道:“你们把这两个字拆开再看看!” 写下“青鹅”二字的宰相叫裴炎,他出生官宦世家,小小念旧就在弘文馆念书,他是真的很想做官,所以学习越发刻苦。他熟读《左传》,通过明经及第出仕。 唐朝选拔官员,采用科举考试,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种。明经,主要就是考经书的背诵和默写,属于理论考试;进士主要靠时务策、帖经和诗赋,这个靠的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现场作诗一首。 进士比明经要难很多,也更加具有含金量,当时就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话的意思就是30岁还在考明经都很老了,可是50岁能考上进士都是很难得的。 裴炎或许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够,所以他选择了明经出仕,可是他似乎也落下了“死读书”的毛病,这也让他虽然一步步位极人臣,却将自己害得被处斩的境地。 对于皇帝来说,对于明经入仕的官员,一般都会比较轻视,因为认为他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可是裴炎的运气很好,他从一个小小参军,做到监察御史,后来还成为侍中,唐高宗对他非常信任,临终还让他成为托孤大臣,官拜中书令。 中书令就是丞相,唐朝一朝就可以设置好几个丞相,可是中书令却是众丞相之首,裴炎毕生的梦想就是做丞相,唐高宗临终前让他实现了愿望,但是唐高宗也让他一定要辅佐他的儿子唐中宗李显。 但是裴炎和李显的配合却不好,李显很明显对裴炎不信任。对于李显来说,裴炎曾经配合武则天害死了他的二哥李贤,所以李贤很怕裴炎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对他不敢委以重任。 李显为了对抗母亲武则天,他想要组建自己的班底,他将岳父韦玄贞封为侍中,乳母的儿子封为五品官。裴炎知道这两个人的能力完全无法胜任李显给他们的官职,所以他就建议李显不要这么做。 可是李显此时根本不愿意听任何反对他的意见,他就对裴炎说:“我是一国之君,我就算把江山让给我的岳父,你也管不着!” 这话让裴炎气得不轻,他没有听到李显愤怒和赌气,只是听出他要把李唐江山拱手让人,所以裴炎就去找武则天告状。武则天巴不得儿子李显出问题,这样她就可以废了他,自己重新选一个听话的儿子做皇帝。 于是,在裴炎做人证的情况下,李显就被废了,贬为庐陵王。武则天改立小儿子李旦做皇帝,李旦见到三个哥哥被杀被废的情景,所以他对武则天唯命是从,一点主见都不敢有。 这就是武则天想要的效果,她抓紧一切手段将朝中大权抓在自己的手里。裴炎又看不惯武则天把持朝政了,他想让她把权利还给李旦。 尤其,在武则天想要封她死去的家人为王时,裴炎就当众反对她:“太后是一国之母,应当以天下为公,不能为了一己私利册封家人,难道您忘记吕后的前车之鉴了吗?” 武则天打嘴仗可不输给他,武则天说:“吕后封的是活人,我封的是死人,两者完全不同”。此话一出,裴炎只能闭嘴了。 看到武则天一步步在为自己做皇帝铺路,裴炎着急了,他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才让武则天有机可乘,所以他想了一件大胆的事情,他打算联合将军程务挺,在武则天出游龙门时,将她软禁起来,逼她把权利交换给唐睿宗李旦。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切都准备就绪,可是天公不作美,天天都在下雨,武则天便取消了出游龙门的计划,裴炎的计划也随之泡汤了。可是裴炎一直都没有放弃,他处处都在找机会和武则天作对。 武则天看到整天跳动了裴炎,她心中也对他很不爽,可是没有一个正式的罪名,她还不想动他,她如果一出手,必定要了裴炎的命。不过,很快这个机会就要来了。 因为武则天临朝称制,很多人都不满意,各地都要讨伐的声音。其中,唐朝大臣徐世勣孙子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徐敬业知道裴炎看不惯武则天,所以就想要拉拢他做内应。 当时,徐敬业就让骆宾王编了一首童谣在洛阳传唱:“一片火,两片火,绯衣小儿当殿坐。” 这首童谣就是为了专门为裴炎而写,裴炎很好奇想要找人解惑,后来,他就找到了骆宾王,骆宾王给他解释说:两片火是‘炎’,绯衣是“裴”,小儿是“子”,“当殿坐”表示“隆”,合起来就是裴炎(字子隆)将来会做皇帝。 这首童谣没有让裴炎害怕,反而促成了他和徐敬业的合作。他本意也不是想要谋朝篡位,只是想要借助徐敬业的手除掉武则天,这样江山就还是李唐的。 为了达成合作,裴炎给徐敬业写了一份信,信中只有两个字“青鹅”,武则天早就派人监视裴炎了,这封信就被武则天的人给拦截了下来。一开始,武则天就参悟不透,裴炎想要表达什么,可是拆开这两个字一看,她顿时就派人将裴炎抓入的大牢。 众朝臣不解,他们询问武则天为何如此?武则天说:“你们‘青鹅’拆开来看”。 “‘青’字可拆分为‘十二月’,‘鹅’字拆为‘我自与’,这两个字表示裴炎将会在十二月作为徐敬业在城里的内应。就因为这两个字,裴炎就定了死罪,斩杀于洛阳的都亭驿,为他求过情的官员都被降罪。 等到唐睿宗李旦再次登基时,他被追封为太尉,赐谥号为忠,不过,此时的裴炎,早已成为历史。

0 阅读: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