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读后感:
这个月本身计划读《达洛维夫人》,但是真的“流不动”啊…每次觉得跟上节奏了,一不留神就不知道丢在哪条街上了,二百多页的书,前一百页生生读了两遍,也可能确实太懒了,注意力不集中,来年再战吧。
接着拆封了托宾的新作《魔术师》,读起来简直不要太流利,继承了《大师》的写作手法,托宾依然把虚实融合得恰到好处,讲述了大作家托马斯·曼的一生。不同的是在《大师》中只截取了亨利·詹姆斯的几个重要人生片段,而《魔术师》贯穿讲述了托马斯的一生,中间穿插了一战二战,我这种对历史完全无感的人读起来也津津有味。托宾总会从最细小的切入点描写一段宏大的历史,故事也总是发生在餐桌上或者与妻子饭后的散步中。无论是大景别的战争,还是小景别的家庭生活,都描绘得丰富详尽,有八卦也有遗憾,绝对一口气读完,读的时候可别忘了它是本非传记小说。书里面基本每个章节都推荐了不同的音乐,阅读的时候边听边看效果极佳,算是过了把“上流社会”的瘾。哈哈。
👨🌾📖阿强读后感:
喜欢《乔迪撞大运》、《一点也不痛》和《旧的不去》。
都是群像,《十一种孤独》被形容为纽约版的《都柏林人》。个人觉得不是一回事。
15个都柏林人是精神瘫痪的都柏林的童年、少年、成年和公共生活。那样的烛火、阁楼、街道和风雪,离我很远,我想不起爱尔兰的绿色。那些严厉的观点和散不去的愁绪迟迟等不来破晓黎明,夜又止步于酒,于是包括乔伊斯在内的有自尊心的人都远走高飞了,怀念和等待的是一个古老而圣洁的故土。
纽约太霸道了,太阳和月亮从那些摩天大楼间也只是溜过。11个纽约人孤独的人生,似乎是大城市里的小时刻,何况纽约更不相信眼泪。这里的故事,总惯性觉得就是都市的故事,像霍珀《夜鹰》中长夜街角寂寥的金鱼缸。我同情和共情,也很熟悉。因为我明白在今天的普通生活中,那些孤独、失落甚至绝望依然存在,一个社会属性的男人,应该只有一个规定动作:给我顶住。
请问标签🏷️什么啊
已阅,带你们再战
好奇一下,你和阿珍是因为什么贴某一页书签的,因为有共鸣的段落,还是要写读书笔记标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