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成都军区派干部赶到铜梁县一烈士家中,并对女主人提出一个看似荒谬的要求

同巍聊历史 2024-06-25 13:55:15

1953年,成都军区派干部赶到铜梁县一烈士家中,并对女主人提出一个看似荒谬的要求:“请把周总理的照片交出来。” 这干部的语气十分急切却又不失真诚。这件事情细想实在是匪夷所思,在一个如此普通的乡村妇女家中怎么会出现周总理的照片? 这张照片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和总理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1921年,在那个帝国主义入侵、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刚满20岁的青年袁镜铭早已立下救国之志。 一个偶然的机会,袁镜铭在郭汝槐的推荐下有幸考入黄埔军校。 袁镜铭在黄埔军校的生活十分艰苦,但他深深被这里“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誓言所感染。 一天早饭时,一个同学偷偷塞给他一个小册子,翻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写着的是共产党以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介绍。 袁镜铭拿到册子后竟彻夜未眠,多年以来他都渴望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道路,却始终没有明白前行的方向。 第二天,他便找到那个同学,直接提出自己也想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学听后,当天便把袁镜铭的情况汇报给了党内一个姓聂的教官,很快袁镜铭就通过了考核正式入党。 之后不久,袁镜铭便受到了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接见。 二人见面可谓是一见如故,从当前时局聊到救国道路,从党现今的发展情况聊到未来的远大理想,周主任言辞温和却又不乏恳切,在重要的问题上总能一语戳中要害。 直到天色渐暗,周恩来还有许多工作要忙才终止了谈话,临走前还激动地对旁边的教官说: “太好了,我们党内又有了一位优秀的人才。” 此后在黄埔军校的生活中,袁镜铭在工作问题上与周恩来又进行了多次谈话,每次结束后他都感觉到受益匪浅,自己的革命热情也被彻底点燃。 毕业前夕,袁镜铭最后一次找到了周恩来主任,对他说: “我在这里最要感谢的就是您,是您让我彻底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说罢他便与周主任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1927年,蒋介石发起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瞬间席卷中国。无数党内人士遭到逮捕和血腥屠杀。 面对反动势力的威胁,袁镜铭前往上海组建“红色队伍”追捕叛徒,后来又调任到了武汉。 在此期间,袁镜铭遭到反动势力多次追捕,身边的许多好友劝说他暂时先停止手中的工作,等时局稍微稳定一些后再继续。 这样的提议却都遭到了他的回绝:“现在正是情势最危急的时刻,也是党和国家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更应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直至革命胜利。” 1931年,袁镜铭最终还是被捕入狱。面对各种严刑拷打,他选择咬紧牙关绝不透露一丝党内的秘密。 鲜血早已染红了他的衣衫,他始终坚守着自己信仰,誓死不向反动势力屈服。 行刑前,反动派将他的双脚用铁链锁住,沿街游行示众。 遭受着这样的屈辱,他始终挺直那伤痕累累的身躯,仰着头高呼“打倒反动派”“中国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 希望在生命即将到达尽头的时刻,能用自己的鲜血感染更多的人走上中国革命的道路。 随着一声枪响,袁镜铭倒在了血泊中,这个年轻的生命就此陨落。 在多年的战争中,他的家人始终没有得到与袁镜铭有关的任何消息,直至新中国成立,妻子仍然期盼着在革命胜利后,丈夫可以回家过上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生活。 一天,他的妻子在整理袁镜铭留下的物品时,无意中发现了那张他与周总理的合影。 霎时间,一个念头涌了上来:“或许我可以通过总理的帮助去寻找丈夫的下落。” 抱着这样尝试的心态,他写信到北京交代了事情的原委,并将那张与周总理的合照一并寄出。 周总理得知经过后十分重视,马上命中央调查组赶到铜梁县核实,如果这件事属实便立刻展开调查。这才有了开头中的一幕。 很快,调查便有了结果,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早已尸骨无存,当周总理读到调查资料上他壮烈牺牲的经过时,再也忍不住潸然泪下,打湿了那轻薄的纸张。 在中央的直接介入下,袁镜铭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并将他的事迹广为宣扬。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尽管他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他所留下的精神信仰却成为永恒的力量激励着一代代年轻人勇往直前。向革命先烈致敬。

0 阅读: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