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回到了久别的老家金寨。然而,詹大南在金寨走村串户时,却发现县里连所像样的小学都没有,于是老将军一回到南京,便将七个子女召集在了一起,要求全家为金寨筹集10万元建小学。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官方信源整理撰写) 詹大南将军出生于安徽省金寨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他自幼便深知生活的艰辛。 1931年,年仅16岁的詹大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成为了一名充满斗志的战士。 在接下来的革命生涯中,他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多次反“围剿”战斗,并随红25军进行长征,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到达陕北。 在陕北,他积极参与了劳山和直罗镇等战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詹大南因其卓越的战绩和贡献被授予少将军衔,尽管詹大南将军身居高位,但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这一点在他的家中得到了最真实的体现。 一次,朋友受邀来到詹大南的家里,一进门,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将军的住所简陋得让人难以置信,陈设简单,家具老旧,整个房间里没有任何奢华的装饰,墙上的涂料已经开始剥落,窗帘也是多年未换的新。 看到詹大南将军的居住环境,忍不住对他的节俭表示不解,朋友问道:“将军,您为什么不让家里过得好一点?” 詹大南将军严肃地说:“我是共产党人,革命一辈子,不是为了自己享受。我们应该时刻记住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特别是那些贫困孩子。” 詹大南将军确实是这样做的,每当他听说有孩子因为家境贫困无法上学,他的心中总是充满了痛苦和焦虑,他会默默地从自己微薄的积蓄中拿出钱来,资助那些贫困的孩子上学,给他们带去希望和未来。 1983年,詹大南将军从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岗位上退休,多年未回的故乡——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成为他退休后想要第一个造访的地方。 车窗外,一幕幕熟悉的景象闪过,詹大南心中涌起了久别重逢的亲切感。 到达家乡后,詹大南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悄悄地走村串户,与老乡们亲切交谈,拉家常。 村头的老人们看到他,纷纷围上来:“大南啊,真是你回来了!”詹大南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关切地询问家乡的情况。 一天,他走进了一户贫困人家,破旧的茅草屋内,几个孩子正在昏暗的灯光下做功课,看到孩子们专注学习的样子,詹大南心中感到些许安慰。 当他与家长交谈后得知,因为家境贫困,这些孩子中有几个面临辍学的困境时,他的心情变得沉重起来。 “这些孩子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不能因为贫困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詹大南默默地思索着,离开了那户人家,但心里却下定了决心。 回到南京后,詹大南立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老伴李凡。“我们捐款建一所希望小学,让那些孩子们都有书读。” 李凡听后,毫不犹豫地点头赞成:“大南,我支持你!咱们一辈子都为国家和人民付出,现在做点实事是应该的。”子女们也纷纷表示支持。 对于一个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来说,凑齐10万元并非易事。 詹大南的老伴患有帕金森病,生活无法自理,需要长期雇佣保姆照顾;大儿子在地方院校任职,经济状况并不宽裕;其他子女们也都属于工薪阶层,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全家人仍然全力支持老将军的决定。 詹大南和李凡拿出了积攒多年的42000元,子女们每家捐出10000元或5000元,他的侄女一家也捐了2000元,经过全家人的共同努力,终于凑齐了10万元,这笔钱将用于建造一所希望小学。 金寨县委、县政府得知此事后,决定将这所学校命名为“詹大南小学”,以表彰老将军的无私奉献。 詹大南将军坚决不同意,最终,詹大南将军亲自为学校题写了校名——“金寨县杨桥希望小学”。 学校建成那天,詹大南和家人一起回到了金寨县,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迎接他们,笑脸如花,看到孩子们能够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詹大南心中充满了欣慰。 2020年11月21日上午,詹大南将军在江苏南京与世长辞,享年105岁,这位经历了无数风雨的革命老将,终于在晚年的宁静中安详离世。 在他漫长而辉煌的一生中,詹大南将军始终保持着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与热爱,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