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读书|4月

鹭洋评家居 2024-06-26 00:24:10
阿珍再次掉队。 最终给出的理由是,她看的是意识流,每次进入状态都需要时间酝酿。 前天,问她:该写4月的读书笔记了,我读了几本,你呢? 她回:你能不能分我一本? 今天,不死心想成团,和她说:已经到了月底…… 没说完,她接道:你该发工资了。 4月第一天,就看完了阿珍(目前是我的阅读顾问,已转正)给我选的《当我们不再理解世界》。前一天下午,她刚递给我。 晚上在床上捧着书不想熄灯,早晨迷迷糊糊就想接着读。如果把自己喜欢的叙述都贴上小标签的话,会是一整本。必须要强调,仅限150页前,我不喜欢后记,在去吃火锅的路上,和阿珍抱怨了一路,为什么会有这个后记,除了一句我喜欢的话,它还不如最后的致谢部分。当然,这是我的个人观点。 五个短篇,全部好看! 史瓦西在冰山陡峭的地方松开了绳索,置探险队安危于不顾,只想挪到同事边解开一个他们一起研究过的方程;格罗滕迪克在生命的最后隐居,把视点拉远,像最初他雄心勃勃追逐“统一数学”的梦想那样;海森堡发烧退烧,幻觉中进进出出,在悬崖上因为浮现的矩阵而眩晕,不觉得寒冷;患病卧床的薛定谔在脑海中拓展着他的方程以及对隔壁12岁少女的幻想,雪片在疗养院的窗沿上越积越厚……还有1927年10月24日的那个周一,布鲁塞尔灰色的天空下,穿过利奥波德公园结霜草坪的25位物理学家——他们中的17人已经或即将获得诺奖——德布罗意、玻尔、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他们将在5天后撼动科学的根基。 和阿珍激动地描述了一路,那是多么壮怀激荡的景象啊,那些杰出的人类与文明的火种,自己像只蝼蚁。路边迈巴赫20寸的大饼轮毂,一点也没意思。 合上书后的一段时间里,沮丧失落。自己永没机会成为那些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人,也没有天才那七窍打通忘我的瞬间。另一方面,庆幸知足。通过阅读,作为一个凡人能有这样一场持续一天的巅峰体验。 那种充满整个身心的强烈的情绪,那种往往令语言失色的被弗洛伊德称为“海洋般的情感”,那种呈现出“终不许一语道破”的模糊感受,那种一默如雷的“拈花微笑”,那种被歌德显示成为深度体验的景观:当浮士德上下求索,在生命之烛见跋之时,抱着高度幸福的预感“享受这个最高的瞬间”,喊出“你真美啊,请停一停”,随后便倒下溘然长逝。 写下的过程与停笔的此刻,又体验了一小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