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如果还有来世,我情愿不读书,不去留学,不当教授。就待在母亲身

吉康社会谈 2024-06-27 15:24:07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如果还有来世,我情愿不读书,不去留学,不当教授。就待在母亲身旁娶个媳妇,生些孩子,种个田地。悔呀!世界上无论什么名望,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 人生在世,没有一帆风顺,当功成名就退位后,回首往昔才发现人生中有那么多的遗憾。   对于季羡林来说,最遗憾的莫过于陪伴在母亲身边的时间甚少,直到母亲去世后才追悔莫及。   在外人眼中看来,是国学大师,是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师。   可是对于季羡林自己来说,他就是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而已。   在季羡林六岁的时候,他就被迫离家跟着叔父来到城里读书,那个时候的季羡林每天都在想母亲。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来说,记忆是很快就会模糊的。   学习让季羡林无暇回忆母亲的模样,只记得那温暖的怀抱和关怀,他怀念母亲的怀抱和温暖。   在城里的物质生活,叔父都在尽力满足他,但是情感上无法做到像母亲那样关怀。   几年后,大奶奶去世了,季羡林跟着叔父回家奔丧,短暂的和母亲见面了。   因为是在丧期,即使二人再高兴也不能流于表面,只能用拥抱缓解寂寞和想念。   母亲对于季羡林的想念更多,她总是挂念季羡林在城里的生活,这是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大的爱。   短暂的奔丧后,季羡林又要回到城里,他想将母亲的模样刻在心中。   中学时,父亲生重病,即使吃药也无济于事,季羡林想要留在父亲身边,但是学业紧,季羡林只能离开。   离开时,母亲表示会照顾好父亲的,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季父恐怕时日不多了。   季父去世后,季羡林短暂的回去奔丧后就回到学校,为了未来奔波,留下母亲和妹妹在故乡中。   那个时候的交通不发达,即使再想念,季羡林也只能将对母亲的怀念写在日记中,抒发着心中的感情。   在德国留学时,季羡林时常想起母亲的温暖怀抱,每当这时,他就会将这份想念写在日记中。   然而一封信的到来打破了一切,季母病重卧床不起。   季羡林犹如晴天霹雳,不顾一切的回到家中,却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看到。   这个世上最残忍的事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   季羡林无比后悔,为什么不能多一点对母亲的关怀,为什么不能多陪伴在母亲身边呢?   可是季羡林也知道,学业沉重的他无法顾及到母亲,学业事业和家庭,注定无法共得。   这种遗憾陪伴了季羡林一生,即使功成名就后,他也无法忘却对母亲的怀念,将对母亲的怀念用文笔记录在纸张上。   直到晚年的时候,季羡林才明白,其实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名声,不是金钱,而是与亲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   和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   可惜明白的已经太晚了。 (主要信源:中国孔子网——季羡林:我的母亲(2017-05-10))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