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去杭州图书馆码字,要在馆里待上一整天,犹豫着要不要带一瓶水。但带水必然会在过地铁安检时被拦下来,我讨厌那种被检查的感觉,于是又把水放了回去。
到了图书馆干活,去柜台询问哪里可以买水,指示我从后门出去就有贩卖机。扫脸支付,直接取货,我还在感叹以后真是连手机都不用带了。
买完水回后门,当然后门是进不了的,因为后门没有安检,必须绕回前门。去前门的路是露天的,下着滂沱大雨,根本过不去。我走回后门的保安处,询问能不能借一把伞。
借伞是可以的,必须要押一样东西。幸而我带了一部手机,还能交换得到一把伞。
穿过雨幕折回前门,发现手机押在了后门,我没法扫码预约入馆了。前门保安拿出登记本登记,看了一眼,上一个登记者还是个外国人。
过完安检进了馆,再去后门还了伞换回手机,再返回自己的工位干活,颇有一种顺利走完钢丝的成就感——当然,更多是可笑和无奈。
在这个过程里,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很善意,似乎每一个环节也都有备用方案。但真的很难想象我们为此付出了多少代价、牺牲了多少效率。
2008年,我第一次来杭图,两侧的大门都是敞开的,人们自由出入,没有人担心过安全问题,即便以今天的标准看,那是最应该“走钢丝”的2008年。短短十几年,不需要安检的公共文化场馆几乎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