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八一晚会上,毛阿敏唱的这首歌,向全世界公开了中国这个绝密军事基地,这

小胡动次打次讲娱乐 2024-06-30 10:46:00

1992年,八一晚会上,毛阿敏唱的这首歌,向全世界公开了中国这个绝密军事基地,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我们的军事绝密!   在我国的西北边陲,有一个地方叫马兰,它曾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直到1992年的一个夏夜,一首歌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那天,在中央电视台的"八一"晚会上,歌手毛阿敏用她独特的嗓音唱响了《马兰谣》,让全国观众第一次听到了、也听懂了这个神秘地方的故事。   (参考信源:北京日报纪事-马兰惊雷——揭秘中国核试验基地 2017.08.22;光明网-这个人尽皆知的童谣,竟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的密语!2023.10.16)   马兰,这个名字来源于当地盛开的野花,它位于新疆罗布泊西端,占地近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的面积。   然而,在1966年之前,你在任何公开出版的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踪迹。即便到了今天,在地图搜索中,你也只能看到“马兰烈士陵园”这个地名。   这里不是普通的小镇,而是中国的核武器研究基地。   1959年6月13日,中国唯一的核试验基地在马兰正式建立。短短几年间,这里从一个荒凉的戈壁滩变成了一个繁忙的科研中心,汇聚了超过10万名官兵和科技工作者。   马兰基地分为三个区域:红山核武器科研中心、试验区和核爆区;其中,红山是整个基地的核心,无数科学家日以继夜地在这里攻克世界级难题。   在300公里外的罗布泊,中国进行了45次核试验,每一次都是国家安全和科技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在马兰工作意味着要与世隔绝,保守国家最高机密,这里的人们有一个永远无法停止的任务——建造原子弹并且保密,从入伍到离世,"保密"二字伴随着他们走完漫长的人生。   正是这种牺牲和奉献,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和"马兰精神"。   马兰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基地初建时,科学家和官兵们住在随时可能被风沙掀翻的帐篷里。没有实验室,他们就在烈日下做高温试验,在寒冷的深夜进行低温试验;食物短缺时,他们采野菜、吃榆树叶充饥。   但即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这些无名英雄依然坚持着他们的使命。   马兰基地的代号几经变更,从"0673部队"到"8203部队",再到"8980部队",而"马兰开花二十一"这句童谣,其实暗指"总装备部第21实验训练基地",这就是马兰基地的最初名称。   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共和国的两弹一星功臣、功勋院士程开甲,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吕敏、杨裕生等人,以及29位将军,都曾在这里工作过。他们为中国的国防科技和科研工作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林俊德将军在马兰基地无私奉献了一生,即使在生命的最后72小时,仍在整理科研资料。临终前,他唯一的愿望就是"埋在马兰",这不仅是他作为一个马兰人最后的念想,也是他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1964年10月16日,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那天,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的荒漠中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这一"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宣告中国正式跻身核大国行列,这颗被亲切地称为"邱小姐"的原子弹,不仅是科技的结晶,更是无数马兰人辛勤付出的见证。   1992年,通过毛阿敏演唱的《马兰谣》,这个曾经的绝密基地首次向全世界公开。歌词中"一代代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科技人情驻边关恋"道出了马兰人的辛酸和奉献精神,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   在采访中,当被问及是否后悔将一生奉献给马兰时,这些曾在马兰工作过的人们异口同声地表示,他们从不后悔。   因为正是他们的努力,为祖国建造出了我们自己的"争气弹",是这些隐姓埋名、甘于寂寞的科研工作者,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铸就了中国的"核盾"。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继续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0 阅读:30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