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希特勒清空了办公室所有人,只为等待一个中国男人,过了很久,一个瘦弱的中国青年才敲门进来,希特勒一点也不敢怠慢,随后两人相处了两天两夜。此人究竟有何本事,竟让元首希特勒如此重视?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2012年03月23日——《近代中国壮游第一人:潘德明》) 1935年,德国柏林,纳粹的阴云笼罩着欧洲的天空。在戒备森严的总理府内,一个身着戎装的身影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他,就是即将把世界拖入战争深渊的阿道夫·希特勒。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此时此刻,他清空了办公室的所有人,只为等待一个中国男人的到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希特勒时不时地望向门口,期待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相见。终于,房门被轻轻叩响,一个瘦削的中国青年出现在门口,他就是潘德明。面对这个即将成为法西斯头目的男人,潘德明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带着谦逊而坚定的目光迎了上去。 希特勒快步上前,热情地握住潘德明的手,全然没有一丝元首的架子。这两天,他推掉了所有的事务,专心致志地陪伴着这位来自东方的客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希特勒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青年如此重视? 故事要从七年前说起。1928年,年仅20岁的潘德明,怀揣着“雪东亚病夫之耻,以谋世界上之荣光”的雄心壮志,毅然决然地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他希望用自己的双脚,丈量世界的广阔,也向世界证明中国人的坚韧与勇气。 最初,潘德明加入了一个名为“中国青年亚细亚步行团”的队伍,然而,这支队伍很快便因经费和理念的分歧而解散。但潘德明并没有放弃,他变卖了所有家当,独自一人踏上了西行之路。 从越南西贡出发,潘德明一路向西,穿越了泰国、马来西亚,最终抵达印度。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他邂逅了印度诗圣泰戈尔。泰戈尔被潘德明的勇气和毅力深深感动,欣然为他题词,并预言中华民族必将崛起于世界东方。 随后,潘德明又见到了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这两位精神领袖的鼓励,更加坚定了潘德明完成环球旅行的决心。他一路北上,穿越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中东国家,感受着古老文明的辉煌与沧桑。 当潘德明风尘仆仆地抵达德国时,正值纳粹党崛起,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得知潘德明的事迹后,希特勒对他充满了好奇,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在与希特勒的交谈中,潘德明谈吐得体,侃侃而谈。他向希特勒讲述了自己旅途中的见闻,也讲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希特勒听得津津有味,时而点头称赞,时而陷入沉思。 当希特勒翻阅潘德明随身携带的《名人留墨集》时,他看到了泰戈尔和甘地的题词,不禁对潘德明更加刮目相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平凡的中国青年,竟然与这些世界级的精神领袖都有过交集。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潘德明即将离开德国时,希特勒竟然提出要为他画一幅肖像。要知道,希特勒虽然酷爱绘画,但他很少为别人画像,更不用说一个异国青年了。 希特勒说:“你的勇气和毅力令我敬佩,我要用画笔记录下你的英姿。”就这样,这位未来将世界拖入战争深渊的独裁者,放下了一切架子,为一个中国青年倾心创作。 这幅肖像画,成为了潘德明环球旅行中最珍贵的纪念品之一。它不仅见证了潘德明的传奇经历,也见证了一段跨越意识形态的特殊情谊。 离开德国后,潘德明的脚步继续向前。他穿越英吉利海峡,抵达英国,受到了英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又跨越大西洋,游历了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并受到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亲切接见。 在环球旅行的过程中,潘德明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险。他曾遭遇过凶猛的野兽袭击,也曾迷失在茫茫沙漠之中。但他从未想过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怀揣着梦想,也肩负着祖国的荣耀。 1936年,在历经七年的艰辛跋涉后,潘德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此时的他,已经走遍了亚、欧、非、美、大洋洲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第一个徒步环游世界的中国人。 潘德明的壮举,轰动了整个中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破了“东亚病夫”的屈辱称号,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勇气与毅力。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了梦想而奋斗,为了祖国的强大而拼搏。 晚年的潘德明,回到了家乡上海,过着平淡而充实的生活。他将自己环球旅行的见闻写成了书籍,希望能够借此开阔国人的眼界,也希望能够为祖国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976年,潘德明因病去世,享年68岁。这位用脚步丈量世界的中国青年,虽然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传奇的人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不明白你胡诌些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