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

福星徠说事 2024-07-02 12:10:38

“红军欠了我们家400块大洋,如今我们家有困难,可以先还给我们吗?”2015年孝感市人民政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泛黄的旧纸条说道。   2015年发生在湖北省孝感市的一件事,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动容的历史片段,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杨明荣的老人,而故事的核心则是一张尘封了85年之久的红军欠条。   193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四处征战。   当时的红一方面军在长征途中来到了湖北省孝感一带。这支英勇的革命队伍虽然意志坚定,但物资匮乏,特别是在军费方面捉襟见肘。   在这个困难时刻,一位名叫杨长银的当地农民挺身而出,为红军解了燃眉之急。杨长银听说红军缺少军费后,毫不犹豫地决定帮助这支革命队伍。   他四处奔走,东拼西凑,最终筹集到了400大洋。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足以体现杨长银对革命事业的支持和信任。   红军指战员被杨长银的义举深深感动。他们深知在艰苦的革命岁月里,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为了表示诚意和感激,红军给杨长银开具了一张欠条,承诺日后必定归还这笔借款。这张看似普通的欠条,不仅是一纸借据,更是革命军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庄严约定。   然而,杨长银并未将这张欠条视为债务凭证,而是将其当作一件珍贵的传家宝。在他看来,能够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已经是莫大的荣耀。   他从未想过要去兑换这张欠条,而是将其小心翼翼地保存下来,并在晚年时将其传给了儿子。   后来这张承载着特殊意义的欠条,就这样在杨家代代相传,最终来到了杨长银的孙子杨明荣手中。   对于杨明荣来说,这张欠条既是家族的骄傲,也是祖辈对革命事业支持的见证。他一直将其妥善保管,视若珍宝。   然而,命运的捉弄往往来得猝不及防,2015年,已经年过花甲的杨明荣遭遇了人生的低谷。他本就生活困难,靠着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   更不幸的是,他的妻子突然患上了重病,需要大笔医疗费。面对高昂的医疗开支,杨明荣一筹莫展,几乎走投无路。   就在此时,他想起了那张尘封已久的红军欠条。虽然祖父从未打算兑换这张欠条,但在眼下的困境中,杨明荣不得不将其视为最后的希望。   他暗自思量,如果能够兑换这张欠条,或许能够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为妻子的治疗筹集一些资金。   抱着忐忑的心情,杨明荣来到了孝感市政府。,他小心翼翼地从布包里取出那张保存完好的欠条,向政府工作人员讲述了这张欠条的来历和自己当前的困境。   这张泛黄的纸片立即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对这张欠条进行鉴定。   经过仔细核查,专家们确认了欠条的真实性。这张在岁月中幸存下来的欠条,不仅字迹清晰,而且盖有红军部队的印章,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确认欠条真实后,政府部门面临的下一个难题是如何合理兑换这笔85年前的借款。   400大洋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具体价值如何换算成现今的货币,需要深入的历史考证和经济学分析。   为了科学、公正地处理这个问题,政府组织了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   这个小组由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工作人员组成,他们开始深入研究1930年代的经济状况,试图还原当时400大洋的实际购买力。   研究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收集了那个年代的物价资料。他们发现,在1930年代,400大洋可以购买相当数量的粮食和日用品,对于普通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   经过反复讨论和测算,工作小组最终得出结论:按照当前的物价水平和购买力,这笔借款应该兑换成4万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既考虑到了历史的公允性,也顾及了现实的合理性,当政府工作人员将这个结果告知杨明荣时,这位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对他来说,这不仅是一笔解决燃眉之急的款项,更是党和政府信守承诺、不忘初心的体现。这笔钱不仅能够帮助他支付妻子的医疗费用,还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条件。   这起红军欠条兑现的新闻很快在当地传开,并迅速引起了全国媒体的关注,人们纷纷为共产党和政府的诚信点赞,同时也被杨家三代人对革命事业的支持所感动。   这个跨越85年的故事,成为了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   从1930年杨长银借钱给红军,到2015年杨明荣兑现欠条,这85年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战火纷飞的孝感地区,如今已是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党和人民之间的鱼水深情始终未变。这张欠条的兑现,正是这种深厚感情的最好证明。   信息来源:2015年01月10日 人民网——湖北发现85年前红军借条 金额400元大洋(图)

0 阅读: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