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在钓鱼台以外的那些中央.文.革办事机构都有哪些?分别都有些哪些功能和职责呢?

怪味胡 2024-07-02 20:05:58

设立在钓鱼台以外的那些中央.文.革办事机构都有哪些?分别都有些哪些功能和职责呢? 办信组: 于1966年7月成立,在1966年的冬天,办信组的工作人员,先后从钓鱼台搬迁到了花园村一号,整个办信组下面有三个小组,最多的时候,人员有30多个,总负责人是杨松友和陈文蔚。 江青办信组属于办信组下面的一个小组,刚成立的时候由戚本禹亲自管理,后来交给阎长贵管了一段时间,等阎长贵到钓鱼台11号楼当了秘书以后,就换成邓绍英来主管。虽然这个小组是隶属于大办信组的,但是这个小组只对江青负责。 记者站: 成立于1966年的10月,记者站成立的时候,其办公地址就在花园村一号,其也是人数最多的一个单位。 记者站管辖的范围很广,包括全国各地省、市、自治区的记者站和驻外地记者,总的算下来,人员有多达上百名之多。当时,在各地的省会城市,都设置有记者组。 而常住在花园村一号的记者和编辑,大约有四十多个。1967年成立的通讯员小组,也划归给记者站所管理。这些通讯员大多都是年轻人,对新事物的反应很快,而且文笔也不差,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到各个高校进行采访。通讯组大概有十来个通讯员,办公地址在铁狮子胡同二号,这个通讯员小组因为都是一些年轻人,因此,记者站特意派来两个资历深的记者进行管理。 文艺组: 于1967年5月成立,这个小组是由江青亲自来主管的,有的文章里说是由戚本禹一手主管,这其实是错误的,戚本禹只是负责协助处理一些具体的工作,准确的说是一个执行者的角色。 1967年5月,撤销了原来的中宣部,把原中宣部的工作人员迁出了办公大楼,腾出来的大楼就给文艺组使用,《红旗》杂志社也在这个大楼里办公。 文艺组里面没有行政后勤部,因此,和行政后勤相关的工作,统统交给了《红旗》杂志社的行政处进行代管。这些工作主要涉及日常办公用品的损耗、食宿和用车等方面。 理论组: 成立于199年的秋末冬初,这个小组一成立,直接就交给了戚本禹来管理,办公地址在中南海中央办公厅。小组的成员不多,最多的时候也就只有五个人而已。 这个小组的主要工作,主要是搜集资料,组织批判修正主义的理论文章。这个小组也没有单独成立后勤行政部,关于后勤行政方面的事情,统统都交给中央办公厅进行管理。 宣传组: 大约是在1967年的年底成立的,成立前的筹备工作交给王力来负责,王力又找来了李广文和他带过来的一个助手,由两个人具体负责小组的筹备工作。最后,小组的办公地点选择在了新疆驻京办事处的一栋楼里。 经过批准后,李广文从其他单位调来了一批人进入宣传组,到此,宣传组正式成立了。 后来,因为后勤方面的原因,宣传组搬到了沙滩,和文艺组在一栋楼里面办公,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把统筹全国的宣传工作,代替原来中宣部的职能。 档案组: 这个小组也是属于戚本禹管理,成立于1967年6月末7月初,档案组实际上的职能是,以军代表的名义进驻中央档案馆,接管档案管理权。

0 阅读: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