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世界】7月刊文章告别“时代对手”波尔(1) 文/杨磊 43岁的波尔,或许

之双聊体育 2024-07-03 20:39:53

【乒乓世界】7月刊文章 告别“时代对手”波尔(1) 文/杨磊 43岁的波尔,或许本不属于“这个时代”。但是,他还是走到了现在。 2024年6月WTT重庆冠军赛输给菲利克斯后,波尔说:“这场比赛让我想起2002年男子世界杯第一次与孔令辉决赛相遇的场景,我能够想象菲利克斯战胜自己的感受。他是冉冉升起的欧洲乒乓球新星,相信他未来会打破自己的很多纪录。”在这一刻,“薪火传承”四个字仿佛突然活了起来。 波尔创造的动人瞬间不胜枚举,只要你真正热爱乒乓球这项运动,就万难抵挡其中的一往深情。所以,当波尔宣布“在巴黎奥运会之后结束国际乒乓球生涯”之时,我们愿意专门撰文记录他,不仅仅因为波尔是自干禧年以来继瓦尔德内尔之后,一个几乎凭借一己之力颠覆世界男乒格局的最强对手,更因为他的技术风格打法特点、他公平竞赛谦逊绅士的品格引领并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从金字塔尖一骑绝尘般的存在到“世界打中国”的中流砥柱,再到甘当中外新生代的试金石,从咄咄逼人到势均力敌再到惺惺相惜,他的纯粹、热爱、坚守甚至遗憾,潜移默化中丰富并改变了乒乓球这项运动。 波尔专属的“天时地利人和” 有些事情当时来看,即使绞尽脑汁竭尽全力也看不透彻。时过境迁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内里乾坤一目了然。能引领一个时代的强者,无一不是吃到了时代赋予的红利,波尔也不例外。波尔的崛起与强大,实在不是偶然,可谓上接“天时”下承“地利”,不缺“人和”。 以老瓦、佩尔森为代表的瑞典军团在2000年2月份的吉隆坡团体世乒赛上最后一次“回光返照”后,欧洲兵团老态尽显。1981年出生的波尔,2000年刚满19岁,初出茅庐才两三年,来年的大阪世乒赛被蒋澎龙以3比0横扫,几无还手之力。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年龄尚小,需要训练与比赛沉淀,另一方面是技术特点使然。波尔的技术特点与老瓦的变化莫测迥然不同,不以前三板见长,而是以相持回合为主,偏实力型风格。这样的打法风格要想打出一片天地,一方面需要自身厚度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减少前三板的失分。 一头正“犯愁”,另一头“枕头”马上就送来了。2000年至2002年国际乒联接连推出多项改革措施,包括38mm小球改40mm大球、21分制改11分制、遮挡发球改无遮挡发球等等,特别是改大球和无遮挡发球两项改革,极大削弱了前三板的威胁性,增加了比赛回合数和偶然性,可谓“天时”。新改革与旧格局猛然相遇、旧面孔与新势力新陈代谢,注定了世界乒坛即将重新洗牌,特别是对经历过老瓦、佩尔森、盖亭、普里莫拉茨、罗斯科夫等群星闪耀的欧洲乒乓,呼唤一批新生代的青年才俊们充实进来重扛大旗,继续对抗中国乒乓,可谓“地利”与“人和”。 【共4期,未完待续】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