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到新馆,在筛查过程中竟挖出了35枚窃听器,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4-07-05 14:09:35

1985年,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搬迁到新馆,在筛查过程中竟挖出了35枚窃听器,还全是“中国制造”!这些连仪器都扫不出来的窃听器,最后仅仅只是因为一根细管被暴露了出来!   ( 信息来源:2008年06月25日 四川在线 —— 中国阿尔巴尼亚交恶纪实:使馆发现国产窃听器)   1962年,资深外交官郗照明受命出任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郗照明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之重大,他满怀信心地来到地拉那,致力于推动中阿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在他的努力下,中阿两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双方交流日益频繁,郗照明以他的智慧和魅力,赢得了阿方的尊重和信任。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两国人民的友谊。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中阿关系开始出现裂痕,阿尔巴尼亚领导人恩维尔·霍查开始公开批评中国,指责中国“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在阿国内,一股“反华”浪潮开始兴起,中国驻阿使馆遭到冷遇,中国专家被迫撤离,面对阿方的无理指责和对抗行为,中国政府做出了艰难但必要的决定——中止对阿尔巴尼亚的援助,至此,曾经亲如兄弟的两党两国,走向了决裂的边缘。   1985年,中阿关系跌入冰点,阿方突然要求中国驻阿使馆搬迁至新馆,并给出了极其苛刻的时间限制,郗照明大使对此感到十分突然和不解。   在实地考察后,他发现阿方提供的新馆舍条件简陋,根本无法满足使馆正常运转的需求,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郗照明敏锐地意识到,阿方此举别有用心,他据理力争,坚决要求阿方对新馆舍进行必要的改造,以保证使馆人员的基本工作和生活条件。   经过多轮谈判,阿方终于同意对新馆舍进行了局部修缮,在使馆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馆舍终于焕然一新,勉强具备了使用条件。   然而,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就在使馆搬迁新馆不久,一个令人震惊的发现,再次将中阿关系推向风口浪尖。   在一次例行的安全检查中,中方工作人员在新馆舍内发现了多达35枚窃听器,而且这些窃听器的标签赫然写着“中国制造”,中方随即意识到,这是阿方安插在使馆内的监听设备。这一发现,无疑将中阿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低点。   在如此敏感的时刻,郗照明大使和使馆全体人员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大国风范,他们没有贸然公开此事,没有与阿方发生正面冲突,而是冷静地拆除了窃听器,并第一时间向国内汇报了情况,这一事件,在中阿外交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回顾中阿关系的历史,我们既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真挚友谊的一面,也看到了意识形态分歧带来的危机和考验。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中阿两国虽然都信奉马克思列宁主义,但在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践上,却存在着重大分歧,这种分歧,最终导致了两党两国关系的破裂,这一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中阿两国关系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尽管曾经的“兄弟情谊”已不复存在,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依然在延续。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阿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阿尔巴尼亚政府多次表达了加强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阿尔巴尼亚发展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我们既要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也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彼此的差异,在国际关系中,理念的差异在所难免,关键是要通过平等对话,增进了解,求同存异,共同维护和平与发展。   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也是中国外交的宗旨和目标。

0 阅读:2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