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猿看文物#【口簧】年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尺寸:长8.7、宽1.2、

丝佩说历史 2024-07-05 14:29:08

#小猿看文物#

【口簧】

年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尺寸:长 8.7、宽 1.2、厚 0.08 厘米。

出土地: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

这件文物出现在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五集《择中》28分55秒。

在石峁古城皇城台东护墙北段的“弃置堆积”内,细心的考古工作人员在大量陶、石、骨器中发现了一种体小轻薄、不易辨识的器物——口簧。

口簧在现代被叫作“口弦琴”,《诗经》等先秦文献中多有记载,被称作“簧”,现今仍流行于中国各少数民族区域及欧亚大陆大部分国家,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乐器。石峁遗址发现的口簧,是目前已知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

石峁口簧迄今为止共发现21件,仅存两件完整者,其一便是小猿今天介绍的这件。窄长方形薄片,素面,由牛的肋骨磨制成型,由簧框、簧舌、穿孔、拉绳(已不存)等组成。簧舌位于簧框中央,舌根与框首衔接,舌根窄于舌尖。框首有亚腰形凹槽,槽中偏下对钻小孔,用于穿绳。

石峁口簧作为框舌一体的自体簧,框首圆孔外缘保留了绳子拉振时形成的磨痕,暗示它是通过拉振实现簧舌的振动。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也拍出了石峁人吹奏口簧的画面:石峁首领立于空旷寂寥的皇城台,一手拇指、食指轻捏框尾,将口簧贴近唇部虚含,另一手扯动线绳以振动簧框,簧框带动簧舌在舌窗中前后振动,通过乐器与口型的紧密结合,并借助口腔共鸣与舌位的变化,发出“呷呷”“嗡嗡”的音律。这种空灵飘逸的声音,配合肃穆庄严的氛围,成为石峁上层祭祀祖先、沟通人神的重要手段。

从先秦文献记载及民族学资料来看,口簧是兼用于宫廷和民间的乐器。除了用于敬祀鬼神祖先,口簧既是人们闲暇时自我娱乐的一种乐器,也是情人间谈情说爱、交流感情的一种工具。

文 | 观察猿小绿

参考文献:

1.薛艺兵.中国口簧的形制及其分类[J].中国音乐学,1998,(04):61-69.

2.孙周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J].文物,2020,(01):44-53+1.

3.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J].中原文物,2020,(01):39-62.

图片及来源:

图一:本文所述石峁口簧 | 来源于孙周勇等《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图二:石峁遗址出土部分口簧 | 来源于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五集《择中》

图三:《何以中国》展示石峁首领吹奏口簧 | 来源于考古纪录片《何以中国》第五集《择中》

图四:台湾高山族泰雅人演奏绳振口簧 | 来源于孙周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

图五:石峁遗址皇城台东护墙北段上部的弃置堆积 | 来源于孙周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