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晋军旅长姜玉贞接到阎锡山让他开赴抗日前线的命令,他的妻子刚病逝,

喷火龙说史 2024-07-05 23:52:21

1937年9月,晋军旅长姜玉贞接到阎锡山让他开赴抗日前线的命令,他的妻子刚病逝,留下三个年幼的子女,母亲年老体弱,全家正处于困难悲痛之中。

1937年的秋天,日本人的铁蹄已经踏平华北平原,对这片古老的土地虎视眈眈,国难当头,一位名叫姜玉贞的将军,将要开始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战斗。

姜玉贞出生于1894年,山东菏泽一个普通的农家,从小失去父亲的他,在母亲的含辛茹苦下长大,或许是命运的安排,这个出身寒微的少年,在19岁那年毅然选择了从军之路。

军旅生涯磨砺了姜玉贞的意志,也锻造了他的才能,从一名普通士兵,到排长、连长,再到团长,他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步步攀登军中的阶梯,甚至荣升到少将。

就在姜玉贞事业蒸蒸日上之时,一个噩耗却击碎了他平静的生活,他深爱的妻子因病离世,留下三个年幼的孩子和年迈体弱的母亲,正当他沉浸在丧妻之痛时,一纸调令如同晴天霹雳般降临。

阎锡山下令姜玉贞率领第196旅迅速奔赴抗战第一线,面临着国家和人民的困境,姜玉贞没有任何迟疑,他忍住悲伤与母亲告别。临行前,他来到妻子的坟前,含泪诉说:此去已抱必死之心,若有不测,愿与你合葬于故乡。

带着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家的责任,姜玉贞率领全旅五千多官兵,开始了艰苦的行军,他们的目的地是平原,一个看似普通,却因其特殊地理位置而成为战略要地的小城。

姜玉贞深知,原平是通往忻口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日军将长驱直入威胁太原,就在抵达原平的当天,姜玉贞收到了阎锡山的一份紧急电报:从10月1日起,务必死守原平七天。

10月1日,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原平,却没有立即发动攻击,姜玉贞敏锐地觉察到日本人的用意,就是要他们自己退走,不费一兵一卒就把原平拿下。

于是,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姜玉贞带领全旅将士日夜不停地加固防御工事,他深知,即将到来的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之战。

10月4日,随着日军主力的到达,一场惨烈的厮杀拉开了序幕,日军的炮火如同雨点般倾泻而下,原平城头硝烟弥漫,哀鸿遍野,面对着数倍于己的敌人,姜玉贞和他的将士们却像一座座不可逾越的丰碑,巍然屹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姜玉贞带领官兵们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他们在炮火中穿梭,在枪林弹雨中冲锋,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然而,战争的残酷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当七天期限即将到来时,姜玉贞收到了阎锡山的又一份电报:忻口布防尚未完成,请再坚守三日。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击打在每个人的心上,如今他们已经伤亡惨重,如果再守三天,恐怕全旅都要交代在这里了,姜玉贞沉默片刻,然后坚定地说:这是和日本人打仗,关系民族存亡,哪怕是拼光最后一兵一卒,也要再守三天!

此时姜玉贞眼中闪过一丝痛楚,但很快又恢复了坚毅,为了坚定将士们的决心,姜玉贞在脖子上挂了两颗手榴弹,在城内巡视,看到旅长已做好牺牲的准备,官兵们也都默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10月8日,日军在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再次攻城,姜玉贞的兵力已不足以组织有效反击,他下令各部队长逐街逐屋抵抗,日军原以为攻入城内便可速战速决,却不想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激烈的巷战持续到深夜,仍未结束。

9日傍晚,姜玉贞部下劝他先撤离,正要拒绝忽听外面传来枪声,一名士兵跑来报告,说有一队日军杀到了旅部,姜玉贞和谷泰立即指挥所有能拿枪的人迎敌,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

10日中午,196旅仅剩700多人,姜玉贞让谷泰带伤员从邢家花园附近的一个地道撤离,在日军的猛攻下,姜玉贞率领最后500多名官兵退守城内东南角的一处大院,准备做最后的抵抗。

此时,三个团长已有一死两伤,姜玉贞的右臂也被机枪子弹打断,几位军官再次劝姜玉贞撤离,可姜玉贞摇头不愿意离开,哪怕是少一个小时,也不算完成任务,此刻他若走,如何面对那些已经牺牲的弟兄?

战斗持续到深夜,姜玉贞身边只剩百余人,11日凌晨,在警卫排长黄洪友的再三劝说下,姜玉贞终于同意突围,他们从城墙东北角的缺口冲出,却不料遭遇日军战车和骑兵部队。

同时,一发炮弹在姜玉贞身边爆炸,将他的左腿炸伤,部下准备背着他逃离时,姜玉贞却一把推开了他,让他们先撤自己断后。

就这样,剩下的人在经过高粱地时,眼睁睁看着几个日本兵走向姜玉贞,他们用刺刀残忍地刺杀了这位英勇的将军,就这样,43岁的姜玉贞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英雄凯歌。

信息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2018-04-01《姜玉贞》、2018-04-01 山东省情网 —— 姜玉贞

0 阅读: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