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皇宫顿时大乱,宫人们四处逃窜,而建文旧臣夏元吉却正襟危

大核世界 2024-07-08 14:45:32

1402年,朱棣攻入南京,皇宫顿时大乱,宫人们四处逃窜,而建文旧臣夏元吉却正襟危坐,处理着自己的工作。朱棣见状下令杀了他,谁料,他一脸平静地表示:先别急着杀他,等他把账算完后再杀也不迟。 一个寒门子弟,却在政权更迭的政治旋涡中屹立不倒。他不是权倾朝野的权臣,却手握大明王朝的钱袋子,被誉为“算盘先生”;他曾让朱棣怒火中烧,却也在朱棣弥留之际念念不忘。 这个人就是夏元吉,一个将“社畜”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大明“打工人”。 夏元吉的出身,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寒门”。1366年出生的他,在13岁那年丧父,全靠母亲一人拉扯长大,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夏元吉从小就明白,读书是他唯一的出路。 好在他坚持不懈,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24岁那年,他被举荐到国子监深造,此时他的人生轨迹似乎已经注定不同。 一次偶然的机会,朱元璋到国子监视察,其他学子都在嬉笑打闹,只有夏元吉一人在埋头苦读。朱元璋对这个年轻人非常有好感,很快便破格提拔他为户部主事。 初入官场,夏元吉就展现出“愣头青”的耿直,他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些潜规则,得罪了不少人。有人看不下去,跑到户部尚书那里打小报告,希望把夏元吉赶走。谁知朱元璋不仅没有怪罪夏元吉,反而把告状的人全给办了。 朱元璋的力挺,让夏元吉在户部站稳了脚跟,他也深知自己出身卑微,唯有兢兢业业,才能不负皇恩。 建文帝朱允炆继位后,对这位“老父亲”留下的能臣十分器重,将夏元吉提拔为户部右侍郎。然而好景不长,朱棣起兵了。 1402年,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不知所踪,那些誓死效忠建文帝的忠臣,有的慷慨赴死,有的隐姓埋名。 夏元吉作为建文帝的旧臣,自然逃不过朱棣的“清算”,当他被五花大绑带到朱棣面前时,所有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然而夏元吉却出人意料地平静,他没有慷慨陈词,也没有卑躬屈膝,而是向朱棣请求给他三天时间,把户部的账目整理清楚。 朱棣虽然对夏元吉的请求感到意外,但还是答应了,三天后,夏元吉如约将整理好的账目交给了朱棣,随后坦然赴死。 朱棣被夏元吉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也看到了他身上的才能和忠诚。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朱棣最终选择留下夏元吉,并提拔他为户部左侍郎。 夏元吉虽然是“文官”,却深知“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他上任后,针对当时百废待兴的局面,提出了一系列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的政策,得到了朱棣的大力支持。 他主张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鼓励农业生产,恢复经济发展;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 在他的建议下,大明王朝的经济迅速恢复,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为“永乐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朱棣也对这位“大管家”十分信任,每当遇到军国大事,都会咨询他的意见。而夏元吉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即使明知会触怒龙颜,也要直言进谏。 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北征途中病逝,临终前他还念叨着夏元吉的名字,可见他对这位“老臣”的信任和倚重。 朱高炽继位后,夏元吉继续辅佐新君,为“仁宣之治”的开启做出了重要贡献。 1430年,夏元吉病逝,享年65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数次政权更迭,却始终保持着“在其位,谋其政”的职业操守,为大明王朝的繁荣昌盛呕心沥血,赢得了后世敬仰。 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无论身居何种职位,都要坚守初心,忠于职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来源:《贪得无厌必自毙》山西新闻网

0 阅读:3178
评论列表
  • 2024-07-10 18:26

    生前能看到宣宗皇帝大有作为,能想象极盛之世的到来。而不是大明衰败那么快

  • 2024-07-11 09:44

    仁宗皇帝死前还在说,夏原吉竟敢侮辱我

  • 2024-07-11 10:44

    有道理,却没有人能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