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长经过大街发现一人拉下草帽,立刻盘查,果然是敌人派出的特务

晚上回忆这百年 2024-09-05 13:40:48

担架队

1949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此时,沂中县长李贯一正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

这天,党校领导同志通知学员晚上全体集合,说有特大消息宣布。大家不知何事,相互猜测,但谁不能肯定是什么,只得急切地等待着幕色的降临。好不容易盼到晚上,当大家听说日本投降时,全场顿时沸腾,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是夜通宵达旦,宿舍内外,到处洋溢着胜利的笑语。

次日,党校负责人又把大家召集起来,宣布学员立即各回原工作岗位,接受新的任务。李贯一星夜返回沂中,第一项工作就是扩军。

因为大片敌占区亟待接收,上级要求越快越好,人越多越好,抓紧时间,刻不容缓。不几日,全县就扩了一个子弟兵团。不少村庄一下子就出了一个子弟排或子弟连。城西岳庄村青壮年争相报名,很快组成一个连,成为全县的扩军模范村。与此同时,也调了相当一批县区干部,随军赴东北接收新区。沂中县委组织部长李子仁、县妇救会长史培力并张汇东、谭静斋、赵希璞等同志都去了东北。

1946年夏,蒋介石完全撕掉和谈假面,发动大军向我解放区全面进攻。半年后,蒋介石失败了。又于次年初调兵于豫鲁和晋陕方面,实行重点进攻。重点进攻开始,敌快速纵队很快进犯到鲁南。我鲁中军区司令王建安率八纵于峄县、枣庄地区一举将其全歼,连马励武也当了俘虏,缴获了大批新式武器。这为夺取莱芜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王建安司令率全体指战员凯旋,经过沂城,在一家饭馆休息吃饭。派人把李贯一叫去,一见面他就指着身上穿的皮加克高兴地对李贯一说:“这是马励武先生‘赠’给我的。”说罢彼此不禁大笑了一阵。

他同李贯一谈了鲁南战役胜利的情况,鼓励沂中县的同志加强备战。临走的时候,王司令还给县政府留下好多李贯一从来没有见过的酒和罐头,说这是运输队长蒋介石送来的,让同志们尝尝。

鲁南战役前后,苏北党政机关有计划地向北转移,沂城住满了,南墙峪一带也住了很多。沂中县委县府整天忙于安排这些同志,担架运输一律都由地方负责。跟着,一纵也到达沂城,司令叶飞住在城里。李贯一经常去汇报情况,了解他们需要什么,以便及时解决。

叶飞很年轻,看上去不过三十多岁。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李贯一一种沉毅刚勇的印象。在叶飞住房的壁上,挂着一张大幅军用地图。这支部队在沂城驻了不久就北上了。

接着,华东军区及其所属部队也随之北上。蒋介石就认为我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遂电令王耀武于北面截击。

王耀武权力很大,连徐州绥靖公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也得听其摆布。他旋令李仙洲亲自上阵,于莱芜口镇同我军决战。我军采取“口袋战术”,集中火力首先攻克口镇,将敌人全部压到一个山洼。敌人虽有重型武器,但施展不开,想突围,但口袋已我用密集的火网紧紧扎住,何能走脱。

激战三天,六万敌人全军覆没,连李仙洲也当了俘虏。蒋介石闻报,如丧考妣,抓起电话把王耀武大训了一顿。他暴跳如雷地讲:“就是六万头死猪,让共军来绑,也绑不了那么快!”其不知覆水难收,再训也无济于事了。

在这次战役中,沂中县委派李贯一带民兵担架团和运输队约二千人,昼夜兼程,赶到莱芜。敌机象穿梭一样,在阵地上空盘旋扫射。万炮齐鸣,弹落处一片火海。民兵担架团都是全副武装,一边射击,一边抢救伤员。

山区地堑很多,矮则数尺,高则丈余,担架行动极不方便,许多民兵扔掉担架,背起伤员,一连爬过几道堑,抢了下来。这次战斗结束,大批俘虏由民兵押送到各地看管。那些俘虏在“口袋”里白白挨了三天打,个个如同饿狼,看见什么东西都想吃。

莱芜战役以后,蒋介石又派二十余万大军进攻沂蒙山区。他怕被我单个吃掉,便令其军队采取大兵压境的战术,齐头并进,如墙而至。我军且战且退,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刚愎自用,对我军紧步尾追,至孟良崮终于孤军突出。这时,我华东军区司令部驻在王庄,九纵驻许家峪一带,一时大军云集。陈毅司令抓住战机,点兵遣将,令一面星夜迂回,切断敌人后路,令一面飞速将孟良崮团团包围。陈毅司令临阵动员说:张灵甫恃强骄横,不可一世,但已成瓮中之鳖,末日来临。因为敌有后兵,这一仗必须速战速决。全国人民都在注视着这一战役的胜利,我们决不能有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张灵甫登上孟良崮高峰,很得意,当闻报我军蜂拥而至时,仅一笑置之,认为我军不会插翅飞来,及至四面炮声骤然齐鸣,才慌了手脚。在我军强大火力的压迫下,七十四师的美式武器全被压倒,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连同张灵甫全军覆灭。

在战斗未打响之前,李贯一和同志们都企盼着战斗的炮声。那几天里,每到深夜,他们都静坐在山头上等待炮声的传来。大家都有个信念,只要战斗一打响,就知敌人已在我军包围之中,他们的死期就要来临。

一天晚上二时左右,正南方的炮声果然响了,象滚滚的闷雷一样响个不停。大家知道一场大型歼灭战开始了,都高兴得跳跃起来,不约而同地说:赶快回头作好支前准备工作,单等一声令下,立即开赴前线!

孟良崮大捷以后,山东支前委员会迁到沂水西北乡坡庄(时属沂北)。在一个夜间,委员会派人送来,李贯一骑马赶到。支前委员会负责人郭子化、刘瑞龙向李贯一布置任务,说:在一两天内,敌人沿泰石路自西东犯,我军准备于沂城西段组织战役,你马上回县准备给养。

李贯一当夜返回,向县委作了汇报,遂即投入了紧张的支前。随后又接到紧急通知,说孟良崮战役刚刚结束,我军尚为疲劳,不再组织原定战役,部队准备北上;并要沂中县党政机关除留部分同志就地坚持外,其他大部迅速向北转移。

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布置以区为单位把干部组织起来,由宣传部长李镇和公安局长薛亮带领向黄河北转移。另一部分女干部,由文教科长张惠和司法科长孔伯玉带领沿沂北杨庄、圈里一路向北转移到邻县。李贯一和刘木易分别带领县大队坚持敌后斗争。

不几日,敌人压过来了,沂中境内几乎到处都有敌人,坦埠、沂城都有敌人据点。泰石路被其严密控制。敌人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所不为,粮食为之抢光,房屋被其烧毁。特别是那些还乡团分子,更是狠毒、残忍、野蛮。老根据地王庄一带,遭受摧残尤其惨重,大片房屋唯余灰烬,十几个党员惨遭活埋。

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刘木易带领部分武装在泰石路以南坚持斗争,李贯一带领一个排于泰石路以北郭庄一带打游击,有时也到沂河以东沂博公路两侧活动。沂河以西至坦埠各个山头,都有我武工队把守,不断给敌人以严厉打击。后来敌人只好龟缩在城里,有时也到河西扰乱一下,但仅止于马荒附近,且不敢久留。

李贯一在郭庄,听说张惠和孔伯玉带领妇女干部还在杨庄,很是挂心,就带着一个班前去探望。因为青沂公路被敌严密封锁,队伍只好深夜通过,天明到达善疃。

这天该村逢集,一行人经过大街时,李贯一忽然发现一个人把头上的草帽向前一拉,他立刻警觉,叫警卫前去盘查,从他身上搜出一枝手枪和一张国民党什么司令的委任状,立即将他绑了起来,带到杨庄。

李贯一见张、孔等同志情况还好,吃了一顿饭就往回走。行至刘家城子,已是黄昏时分。适逢该村驻有我部队,同志们告诉他,青沂路上有敌人,暂时不能通过。

到了晚上,李贯一等人在一民宅住下,把那家伙关在一间小屋里,大家睡在院子里。一天一夜行军,人人十分疲劳,一躺便呼呼睡着了。那人把绳子挣开,上去就夺一个战士的枪。那战士非常警觉,立即起身一喊,所有人都起来了。那家伙再也顾不得夺枪,连忙跳墙逃走,正巧墙外一家驻有部队,他哪能走脱。该地属沂北县,李贯一去找县委书记武杰打了招呼,将这家伙就地枪决了。

次日,李贯一一行行至沂河东岸,正逢大水涨发,多亏当地群众帮助,用盆往返数次把他们渡了过去。回郭庄不久,敌人开始大批北撤,只剩坦埠、沂城两个据点。我军对沂中境内残留敌人开始发起反击。县武装部李凤平带领县大队配合主力部队拔掉坦埠敌人据点,沂城敌人惶惶不可终日。

这时沂中县委凑在一起,分赴各地安抚群众。许多地方被敌人糟蹋得简直不象样子。群众见李贯一他们回来了,很多人流下了热泪,哭诉说:过去只知蒋军坏,万没想到坏到这种程度。李贯一对他们鼓励一番,说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国人民紧紧团结起来,努力生产,积极支援前线,就一定能够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又过了不长时间,即到冬季,上级部署开展“三查三整”运动。对于每个脱产干部都查阶级、查成份、查出身,甚至上查三代。随后在农村开展了大规模的上改复查运动,运动中出现了一些“左”的过火的做法。幸亏为时不久,中央觉察,马上纠正了。

武装斗争和发展生产,关系极为重大。李贯一党实行“耕战”政策。进行土改,没收地主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消灭封建的土地制度,这就从根本上刺激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方式方面,我党也提倡向集体化发展。全县比较普遍地组织了互助组、变工组。

政府还对农民采取了一些支持与鼓励的措施。每到生产季节,上级拨款,帮助农民添置生产资料。每年秋收后,各级党委召开劳模大会。鲁中区党委就曾开过两次。沂中县桃花坪董廷会同志就是当时全鲁中颇有名气的劳模之一。由于实行了这些措施,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生产不断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稳固了后方。

但战争年代,局势不稳,生产不能不受影响,因而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特别是遭受敌人骚扰的地方,困难更大。为了帮助人民渡过困难,上级号召各级党组织务必搞好生产自救。假若饿死一人,主要负责人要负全部责任,轻则批评,重则处分。沂中生产救灾工作搞得不错,全县干部分组下去,一方面安排群众生活,一方面领导群众搞好生产,加上上级拨款救济,全县未曾饿死一人。

三年自卫战争中,沂中人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期间,大规模的出夫就是四批:莱芜战役一批,两千余人。孟良崮战役地点就在沂水南部,在整个战役期间,群众踊跃支前,出佚人数难以计算。南麻战役一批,沂北县多一些。另一批,是长备佚,参加淮海战役之后,一直跟到解放南京。

每次战役,伤员从前线抬下来,沿途群众纷纷送鸡蛋;伤员驻到哪村,妇女儿童识字班主动护理,烧水做饭洗衣服提便壶,并在床前一口口喂饭。这种鱼水般的情意,总使人非常感动。

1948年春,李贯一调离沂中县。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