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扫码听音频】到秦国后,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先后四次见秦孝公:商鞅见秦

傲菡谈过去 2024-07-09 16:03:57

【欢迎扫码听音频】

到秦国后,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先后四次见秦孝公:

商鞅见秦孝公,第一次谈“帝道”的方法,把秦孝公差点听睡着了。

第二次,谈“王道”,秦孝公还是心不在焉。

第三次,谈“霸道”,把秦孝公听精神了。

回来后,商鞅说,我知道该和国君说什么了。于是第四次见秦孝公,谈了“强国之术”,这一趟聊下来,秦孝公是铁了心要用商鞅了。

但是商鞅感叹:“我劝国君采用帝王治国的办法,建立夏、商、周那样的盛世,可是国君说:‘时间太长了,我不能等,何况贤明的国君,谁不希望自己在位时名扬天下,怎么能叫我默默无闻地等上几十年、几百年才成就帝王大业呢?’所以,我才对他说强国之术,他才特别高兴。然而,这样也就不能与商、周的德行相媲美了。”

这一段,又是一个只需要关心象征意义不必较真的情节。

关键问题在于所谓帝道、王道、霸道、强国之术到底是什么?

很多词的含义,古今是有很大的变化的。比如说“帝”,现在受西方影响,我们把国内文化多元,有多个民族,对外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热衷武力征服的幅员辽阔的大国,称为帝国。所以给人“帝国”很强悍的印象,说到秦汉隋唐,喜欢说秦汉帝国,隋唐帝国,给人感觉比较文弱的宋朝,宋帝国的说法就比较少用。

其实这些说法,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结果。在传统文献中,帝国这个词很少见,而且含义很温柔。

商鞅第一次见秦孝公说“帝道”,其实也就是上古的帝的治国之道。帝的代表有黄帝,黄帝之道,也就是无为而治。杰出的帝,还有尧和舜,也就是要实行禅让制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这是商鞅和秦孝公谈的帝道,是这套内容把秦孝公听睡着了,然后对景监发火:你给我推荐了什么人,这种人有什么用呢?

商鞅第二次见秦孝公说的是“王道”,也就是夏商周三代开国的王实行的政策。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这四个人,称“三王”。

王道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亲亲尊尊,也就是封建制度和宗法制度内嵌运转,外面用礼乐教化包装的那套制度。

商鞅第三次见秦孝公说的“霸道”,也就是春秋霸主所采用的政策,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讲《左传》的内容,霸道是一个超级大国,凌驾在其它诸侯国之上,也就是所谓霸主,但霸主是有道德底线的,要兴灭国继绝世维护国际和平打击区域强权,禁止同盟国家的国君宠爱小老婆……诸如此类。注意,商鞅是四见秦孝公,讲霸道让秦孝公有了兴趣,但还没有被彻底打动。只是通过谈霸道,商鞅知道秦孝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于是商鞅第四次见秦孝公,这次才是最关键的,说得秦孝公不知不觉往商鞅跟前凑。这次说的不是“霸道”,而是“强国之术”。

强国之术就是让自己国家更强大,但不用再尽霸主对同盟国的责任,把自己越变越强,是唯一的目的。

从道德角度看,强国之术是层次最低的,但是秦孝公就爱听这个。

司马迁作为一个汉朝人,一个生活在儒家已经取得胜利的时代的人,写这一段在表达什么?

第一,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道德视角下的历史退化论。帝道是黄帝尧舜,最古老;王道近一点,夏商周三代;霸道是近代史,春秋时代推崇的;强国之术是当下的选择。也就是,那个时代的主流观念,越接近现在,道德越差。

第二,站在黄老道家和儒家立场上,这也是一种胜利宣言。他们和法家辩论,最吃亏的地方,就是被法家嘲笑不切实际,你们调子唱得高,可是能解决问题吗?我们法家理论见效快了去了。

而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法家见效快,可是保质期也短啊,秦朝两代就完了,怎么和商朝、周朝几百年的历史比?把这个结论塞进商鞅嘴巴里,让这个法家实践大师自己感慨,秦国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而秦孝公就是一个品位低下的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让儒生体会到胜利的快感的吗?

实际上,让一个坏人,自己预言自己的悲惨结局,是《史记》非常常用的手法。著名的法家人物李斯,也是在自己享尽荣华富贵的时候感叹,过头了,我的结局恐怕要不好。汉代的阴谋大师陈平,也曾预言,我阴谋用多了,伤了阴德,子孙后代,只怕要糟,后来果然就糟了。

把《史记》通读一遍,就会发现很多桥段是反复出现的。

当然,还是有不少读者和进行再创作的作者,要把这段内容当真,于是就产生了两个截然相反的解释路径。

一种是鄙视商鞅的,你看商鞅这人,毫无底线毫无原则,没有明确的主张,国君爱听什么,他就讲什么,就是一个投机者。司马迁本人就是鄙视商鞅的,所以他在《商君列传》最后议论说,商鞅谈高端的帝王术,是他学到过一些这方面知识,但不是本心(“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刚巧秦孝公喜欢低级的,所以,他们君臣才是真投缘。

一种是赞美商鞅的,商鞅太有原则太有主张了,他有宏伟的政治蓝图,可是他怎么确定秦孝公才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政治蓝图的人呢?所以,商鞅四见秦孝公,你以为是秦孝公在面试商鞅,其实是商鞅在面试秦孝公,商鞅需要确定,秦孝公是不是能够帮助自己实现法家理想的人。

两种解释,作为文艺性的二次创作都是可以站住的,但文艺作品就当文艺作品看待,别当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