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煤车运食用油”这件事前,先跟大家讲一个近代胆大包天的事情。 彭德怀严重爆粗口只有两回,一回是梁兴初贻误战机,另一回是王康年事件。 王康年是谁? 1951年11月,因为战事吃紧,志愿军急缺药物,所以让后勤人员去上海采药。 其中以消炎药为主,战争时期,很多药房是没有消炎药的,但是王康年依旧爽快答应志愿军,声称很快会将药物送到前线。 志愿军当时就留下3亿定金,这可是救命的药,不能耽搁。 结果到了交货时,王康年只交了一半,还全是假药。 很多志愿军伤员用完药后,相继死亡,医生意识到可能是药品出了问题,经查,发现急救包里塞的全是带菌的烂棉花、青霉素全是用自来水勾兑的。 这些伤员的伤口得不到及时处理,反而因为使用了假药,使得伤口加速溃烂、发炎,最终被夺去生命。 据统计,因为这次假药问题,有一万多名志愿军加重伤亡,很多能治好的士兵却牺牲了。 所以彭德怀大发雷霆,要求彻查,严惩不贷。 王康年最终被判死刑,当即执行! 其实类似这种问题当时有很多,志愿军入朝初期,后勤问题频出: 不法商家用废胶制成胶鞋,结果穿一回就断底; 采购来的铁镐刨一次地就断裂; 铁锨更离谱,商家用油桶皮制成,刚触碰地面就卷刃; 食品方面也是一样,罐头里面都是腐烂的肉类,用发霉的面粉做饼干,咸菜里面掺沙子。 但是这些都没有危及到生命,很快就得到改善,可假药不行啊。 其实发国难财的人任何时期都存在,疫情刚开始那会儿,口罩以及相关药物价格涨成啥样了都?好在国家及时出手才没让这一局面扩大。 所以说,出现煤油车装食用油这事,说到底,还是管的不严,没有强硬的法律惩罚来约束。 为什么这样说?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六)部分有明确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所以已经不是洗不洗的问题了,问题是不能混用,此举已经违反了《食品安全法》。 既然违反规定,那他们为啥还要混用? 这就是法律的漏洞了,按照现行的规范,没有强制性禁止混用的管理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 这里教大家如何看强制性与推荐性的国家标准,强制性标准是以GB开头,推荐性标准则是以GB/T开头。 这里提一句,国外也没有强制,但是国外要求严格按照规范清洗之后才能混用。 那咱们国家为啥不清洗就直接用? 这就得站在油罐车司机的角度去考虑了,假设司机一个月收入10000,每个月拉8回,那也得清洗7次,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深度清洗一次要600-700元,咱就别深度了,按照正常清洗,500一次,司机一个月得花3500元来清洗。 很多货车司机都是一家两口跑一辆车,减掉3500,就剩下6500,一般家里有小孩老人,每个月给3000生活费,夫妻手里就剩3500,自己也得吃喝住行,很可能还要还房贷。 这种情况,你觉得他们会花钱洗吗?别说什么心善,纯爱发电吗?学王宝钏挖野菜充饥吗?你会让家人过这样的日子吗? 说的难听点,没有法律强制性的约束,就算一个月赚10万,赚100万,也没有多少司机会去清洗。 说到这里,接下来才是我们最关心的事。 混装后对我们有什么危害? 煤制油是煤炭为原料经过物理或者化学加工炼成的,说的太专业咱也不懂,但是得明白这玩意儿致癌。长期与食用油混装,肯定有安全隐患的。 最最重要的是,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还真就避免不了。 如果不出现这件事,我一度以为食用油都是一桶一桶装好的,可实事并非如此,都是需要油罐车运输的,我们就算家里没用到新闻里提及的品牌油,但是你总有出去吃饭的时候,所以多多少少都避免不了。 那现在既然避免不了,又该如何解决? 唯有立法!严令禁止! 立法有没有用?我说几个关于古代食品安全的惩罚机制。 《礼记》记载:“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 这里明确规定,没有到季节的果蔬,一律不得在集市售卖,防止食物中毒。 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唐律疏议》直接规定: 一,售卖假食品、药品致人生病者,徒刑一年。 二,售卖假食品、药品致人死亡,商家将被判处死刑(绞刑)。 三,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假食品、药品而死亡,食品药品销售者要按过失杀人罪论处。 所以说,国家强盛的背后一定是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民众的行为的。 因为这次事情的严重性,国务院已经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了,会严惩、绝不姑息,相信事情很快会给大家一个交代,也会出现具体的改善措施。 对于食品这块,自从奶粉事件后,我就多了个心眼了,无论买什么东西,绝不会用同一个品牌,尤其是油、盐、生抽、牙膏、洗衣液,甚至是洗脸巾。 接下来我可能会自己炸猪油用了,希望猪油别借机涨价啊!
在说“煤车运食用油”这件事前,先跟大家讲一个近代胆大包天的事情。 彭德怀严重爆粗
猫眼观史
2024-07-11 12:08:56
1
阅读:8973
刺猬荆棘
仔细看看视频,第一,中粮是卖方,如果你卖的刀杀了人,你是不是要被枪毙?第二运输车是私人的,中粮是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为啥买方要用私人运输车?第三,豆油最后进了两家工厂,一个是化工厂,这就好比我买饭买菜用泔水桶,是因为我要喂猪行不行?另一个是金龙鱼,外资企业。这几天的报道直接把金龙鱼隐藏了。你说说谁在犯罪
按布舅搬 回复 07-11 17:30
你别一二三了。有规定,厂家要查运输工具的。
l191an 回复 按布舅搬 07-11 17:45
能不能把规定条文发出来咱们看看,谢谢!
读易
应该给出举报奖利,危害性越大的,奖利越高
NEMO 回复 读易 07-11 20:33
应该尽数充公并诛连,不用重刑难以消除了。
读易 回复 07-11 19:03
那就罚他2个亿
情殇落叶
本来就是设计的问题, 应该设计成换罐不换车。
唐
司机明知道这样做有多大危害,为什么要装,这是明知故犯,跟收入多少没半点关系,所有参与者,知情人都要追责
用户13xxx63 回复 07-11 16:33
你不装也有别的人装 这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还是跟人性有关
重度嗜茶 回复 用户13xxx63 07-11 17:04
对头,谁会跟自己的饭碗过不去呢?所以唯有严刑峻法,让他们不敢犯,如果杀人只要赔个几万块,不用坐牢,你猜凶杀案多不多?新加坡随地吐痰就鞭刑,你再看他们随地吐痰的多吗?危害多数人生命健康的,无论有没有产生严重后果了,一律严查严办,杀几个才能震慑住不法分子
任风吹吹
这是外国资本想进入国内的节奏吧,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让外国资本进去国内市场,尤其是犹太资本。别让评论区故意乱带节奏,静等结果出来即可。
用户42xxx57
好好查一下金龙鱼吧,这个外资企业隐藏的够深
z111111a 回复 07-11 17:36
外企的胆子要小得多,以后买不到进口的就买外企产的
用户10xxx92
榨油前为增加出油率先用轻质汽油浸泡,已知有豆花生瓜子,谁要是赶上汽油泡转基因再掺煤油,当场预定icu[哭着笑]
用户17xxx37 回复 07-11 18:05
大桶附送小瓶的,小瓶的是油浸出的。
用户10xxx92 回复 07-11 18:12
网上有,自己找吧[哭着笑]
txm
为什么中国人生癌多了,原来如此!!
用户17xxx37 回复 07-11 18:06
得癌死的怎么算?
用户17xxx66
本身拉工业品的罐和拉食品类的罐就不该混用
惊雷
这应该是专车专用,煤油车让你洗也洗不干净,这肯定要枪毙。
丰泽
强身健体了 中国人
张三疯
这类车设计成换罐车可以吗?运不同的液体换罐使用,罐子可以有公司购买对外出租,但是单一类型的罐子专罐专用。这样司机按照运送需求,不同的液体租用对应的罐子,避免类似的问题再发生。
风轻云淡 回复 07-11 18:03
洗要钱,租也要钱!
用户11xxx75
一个月三千的我,都不敢指望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
maris
1.从业人员的入门教育不应该由企业负责。 2.民生行业应该加强监管
按布舅搬
猪安全吗?
李太狼
疫情时如果你有药品和口罩,不加价卖你怎么卖?你要按原价那第一个人就会全部买走拿去赚钱,规定每人只能买一个口罩吗?这和假葯品性质上完全不同
NEMO
杀杀杀杀杀杀杀
用户18xxx04
食品厂原料出入库都有记录。查一下不麻烦。
Y(^_^)Y
剥皮实草不为过
ζั͡✾ 孤心妄 ✿゛
猪肉几个月之前8块一斤现在14了,还要涨。
零落
就都是司机的问题。那么大味道就都闻不到。自己找的什么车心里没数吗?。价格一样吗?眼瞎了找的吗?
what style?
不能用桶装好,再运输吗?
用户15xxx06
企业的问题
蓝色的……
千刀万剐
不曾许诺
蜗牛
外包油车去拉油的叫金龙鱼
大王
对于食品行业,所有环节都要严格检查立法。光靠企业个人自觉是行不通的!食品安全!生命才安全!职能部门不能不作为!
宁静致远
啥认证不如眼睛认证!自己在乡镇上买菜籽当面榨油!几千年就是这个吃法,纯不纯都无所谓!
北风
枪毙加罚款!
用户13xxx87
别的不说,那这次车的买方是谁?用途是什么?
用户72xxx59
知道食品安全是我的大问题但听到油罐车事件还是惊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难道自己滴油不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