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三伏我国古代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

草莓聊健康 2024-07-16 14:01:58

一 何为三伏

我国古代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意思是说从夏至开始,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夏至后的第4个“庚日”入中伏,立秋后的第1个庚日入末伏。

头伏:2024年7月15日~2024年7月24日,共10天;

中伏:2024年7月25日~2024年8月13日,共20天;

末伏:2024年8月14日~2024年8月23日,共10天。

其中的原理大概是“庚”属于金对应人体肺。从五行相克的角度看,火克金。结合一年中气温变化看,从夏至后的第3个“庚日”开始的30-40天,大概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所以人体的肺金可能会被克,所以要把肺金“伏藏”,避免被炎热的火气克,而导致肺热:咳嗽、鼻衄、流鼻血、乏力、伤气甚至中热等病。

二 如何过三伏

既然三伏是提醒人们要防止炎热的天气灼伤肺(金),那么过三伏的要点就是要从居住环境、饮食、锻炼、睡眠等多维度过三伏,避火气保养肺脏。

1 居住环境:避免过于炎热。可以根据三伏的气温,适度开空调、开除湿,或者去阴凉的地方乘凉避暑。但是要注意,不可过度吹冷气、不可在阴凉的地下室、山洞等煮太久,以免得“阴暑”症。

2 饮食注意:避免吃辛辣、温燥、温热食物,例如烧烤、煎炸、牛羊鸡肉、海参大虾等。可食用大米绿豆百合粥、白菜豆腐汤、藕片、常温西瓜、黑豆绿豆汤等。但是避免过度饮用冰水,以免导致寒伤脾胃,导致腹泻、发热。

3 锻炼注意:避免室外长时间、高强度运动。高温下过度运动会导致体内温度骤然升高,虽然出汗也不能充分散热,从而导致“劳力性热射病”,这个病死亡率很高。即使被抢救过来了,也会导致肾脏永久性损伤。建议可以在居室舒适温度下作缓慢的拉筋、导引等运动,例如:八段锦、静坐、仙人揉腹、四季五藏健身法等。

4 睡眠注意:夏季容易导致睡眠时间短、睡眠质量差,所以人也容易困倦、疲乏、所以人不要过度熬夜,中午最好午睡40分钟以内。但是中午不可睡眠时间太长,否则将可能导致夜间失眠。

三 关于三伏贴

现在一到三伏,很多大医疗机构都推出贴三伏贴服务。老百姓也盲目跟风,盲目贴三伏贴。其实这是有问题的。我们要了解三伏贴的前世今生,根据自身情况去贴三伏贴才行。

1 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这种炎热能让人气脉开张,把肺中“伏寒”经过气脉到达体表毛孔,散出去。因此,中医因势利导,把特定中药贴在肺俞穴等穴位,作为“外应”,把肺中沉寒、寒湿、寒痰等拔出去。《张氏医通》:“冷哮……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瞀疼痛,切勿便去,候三炷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可见,现在的三伏贴就是源自以上白芥子涂法,是对“冷哮”的拔根疗法。冷哮的主要表现:平时畏寒怕冷,遇冷发作哮喘,及咯痰清稀,属于寒性哮喘病范围。

2 三伏贴的扩展应用

根据以上冬病夏治原理,现在三伏贴已经扩展到治疗脾胃寒湿、寒湿性关节炎、寒咳、寒性痛经、寒性体质的治疗等。无论怎么变、怎么扩展,其治疗核心就是用自然界的热,结合皮肤贴药,里应外合,把藏在体内的寒湿痰浊等,排出去。

3 不适合贴三伏贴的人群

既然明白了贴三伏贴的原理,那么那些阴虚火旺、血热、肝郁化火、痰热、湿热体质等人,就不适合贴三伏贴。

四 过三伏,还要看五运六气

2024年属于寒湿之年。所以这个三伏比以往三伏可能会凉快一些,且寒湿较重。结合今年气候,应该不难发现,这种五运六气还是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所以,这个三伏天,可能不如以往那么炎热。因此,本年在过三伏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例如在煮绿豆汤时,可以加上一两片陈皮,可能效果更好。在开空调避暑时,不要开的太低,且要适当开除湿,可能效果就比只开26度冷气效果好。煮大米绿豆汤时,可以加入适量炒薏米、莲子、芡实、小米,可能效果更好。做白菜豆腐汤时加入几片生姜、几粒花椒等等。

五 总结

我们要了解三伏天的由来,还要了解三伏贴的适用人群。不要盲目贪凉、不要盲目跟风贴三伏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要做有头脑、有主见、会养生的现代人。年年过三伏,年年有不同。还要把三伏结合当年的五运六气特点结合起来看,适当调整自己的养生策略,效果更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