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学作品,库切的《波兰人》可谓是对于读者极为友好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沉浸于故事之中,可以跟随着作者的文笔自然而流畅的阅读,没有任何花哨的技巧,仅仅就是用故事来感染着我们读者
.
而这样一个故事更是与现实生活极为贴近。它可以说是一本爱情小说,是一位70多岁钢琴师和一个小他20岁女人之间产生的点点爱的火花。而在这样的爱情之中也折射出了我们当下社会最真实的状况,呈现出了爱与性分割对立的现实
.
在我们当下的社会,得到性越来越容易,但是想拥有着令人心醉的爱却越来越困难。而在小说之中,已经年逾古稀的老钢琴师走在自己人生的末路上,他的钢琴生涯其实也遭受着越来越多的质疑。他代表着过去的一代,也代表着即将离去的一代,可是当他看到了女主人公时,却不可救药的爱上了她,70多岁的年龄,无关于性的爱慕
.
但在女主人公的意识里,她认为这就是性的需求,就像她身边的所有人一样,都是为了一时的刺激,都是寻求着短暂的精神敬畏,因此她对于这样的一份爱也就不屑一顾,也就不断的拒绝着
.
可是在故事的发展之中,我们也看到了女主人公的动摇,也就有了一次借助度假的机会,她完全接受了男主人公。不过相信我们读者也能够感受得到其实她依然是以一种当代人最流行的想法接受着这样的一段感情。所以当这样一段艳遇结束之后,两人至此也就没有了任何联系
.
可是小说却在最后得以升华。那就是几年之后,女主人公收到了男主人公的信息,而这时他已死,却给女主人公留下了遗物,80封用荷兰语写就的诗歌。这些诗歌最能代表着男主人公对于这段感情的真实态度,也让整个故事以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
而在一位诺奖作家的文字驾驭下,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呈现出了极为丰富的层次感,让我们读来感同身受,也体会着主人公爱与欲的挣扎和碰撞
.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小说文本,作者所给我们呈现的思想并不仅仅如此。这虽然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却又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除了反映着当下情感最真实的状况之外,更是因为主人公的身份,因为波兰人这样一个标签以及小说字里行间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语言之间隔阂的描写,也为我们读到人与人之间文化的隔阂、价值观的隔阂以及情感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