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无助是可以学习,那积极也是可以学习的,心理学教你走出无助

帝生说情感 2024-12-23 04:48:54
各位早上好,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星期天。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心理学知识点:习得性无助,由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电击。多次电击后,只要蜂音器一响,哪怕把笼门打开,狗不但不知道逃跑,还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当然,每个人的表现不同,不会有人点背都每个方面都很无助。 学习方面:一个学生如果在多次考试中无论怎么努力成绩都不理想,就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比如,他认真复习、做了很多练习题,但成绩依旧没有提高。久而久之,他可能会觉得自己天生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放弃努力,上课不再认真听讲,作业也敷衍了事。‘ 人际关系方面: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如果多次尝试与他人建立友谊都被拒绝或者忽视,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例如,有人在新的工作环境中,主动和同事打招呼、邀请同事一起吃饭等,但总是得到冷淡的回应。他可能就会认为自己不擅长社交,很难和别人相处,进而不再主动与他人交往,甚至回避社交场合。 工作方面:在工作中,如果长期面对无法完成的任务或者总是受到不合理的批评,可能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比如,一个销售人员,被分配到一个市场潜力很小的区域,无论他怎么努力拓展业务,业绩都很差。同时,上级还总是指责他不够努力。这样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改变工作局面,对工作失去积极性。 习得性无助产生的原因: 频繁的失败体验:当个体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反复遭遇失败时,很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这些失败的经历会让个体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改变现状,进而失去信心。 不可控的环境因素:如果个体所处的环境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例如,在一个高度集权的工作环境中,员工没有任何决策权,所有的工作安排都由上级决定。即使员工有好的想法也无法实施,长此以往,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 错误的归因方式:个体如果总是将失败归因于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如能力不足,而不是外部因素或者自己可以改变的因素,如努力不够、方法不当等,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例如,一个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后,总是认为自己天赋不够,而不是考虑自己训练方法是否科学或者比赛时的心态是否正确。 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方法 认知重构:通过心理咨询或自我反思,识别并挑战消极的自我信念,建立积极的自我对话,认识到过去的失败不代表未来的无能。 设定小目标:将大目标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每完成一步都是对自我能力的肯定,逐步增强自信心。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获得情感支持和建议,减少孤独感和无助感。 学习新技能:掌握新技能或兴趣爱好,不仅能够提升自我价值感,还能拓宽视野,增加面对挑战的勇气和策略。 正念冥想:通过正念练习,提高对当下经验的觉察力,减少过度思考和自我批判,培养接纳和自我关怀的态度。 习得性无助,虽是一种看似难以逃脱的心理困境,但并非不可逆转。通过认知的觉醒、行为的改变以及外部支持的获取,每个人都有能力打破这一心灵的枷锁,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正如塞利格曼后来提出的“习得性乐观”理论所示,人类的心理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迈出那一步,去探索、去尝试、去相信——改变,永远都有可能。#我在岛屿读书# 作者:蔷色,法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擅长家庭情感咨询,家庭咨询等,如需预约咨询,请发私信。
0 阅读:0